荀
子
教育
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也是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的理论总结者
他对孔子编订的“六经”进行继承和改造
对经血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其教育实践是口口相传儒经
教育
作用
荀子提出“性恶论”,在中国史上的先河
主要内容如下:
(1)“性伪之分”
“性”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
“伪”泛指一切通过努力而使得人产生变化
(2)“性伪之和”
人是可以被教化向善的
(3)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
改变人性中的恶性,使其向善
(4)对社会的作用
每个人能够“化善起伪”那么社会就能达到国泰民安
划重点:
荀子不是简单绝对的“性恶论”者,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人性恶端”说
赏
教育
实施(1)以培养“大儒”为目标
大儒的含义:知识广博,能由已知推向未知,自如的应对新事物,新问题,自如的治理好国家
(2)以“六经”为教育内容
值得一体的是,荀子以《礼》为教育重点
(3)“闻见知行”的教学方法
“闻见”是学习的起点
“知”就是要把握事物本质的规律
“行”就是最高阶段—实践
赏
教师
要求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荀子最为提倡尊师,
并且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根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其对教师也有着严格要求:
(1)有尊严而让人肃然起敬
(2)德高望重
(3)循序渐进有条理且不违师道
(4)简介精神而讲述合理
赏
★
★★★
★
下期内容: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