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诚明讲堂林安梧教授谈儒学在现代社会如

发布时间:2021/8/27 11:21:58   点击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694678789028524&wfr=spider&for=pc

林安梧教授谈儒学

人生社按:年9月20日至21日,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三百余名儒学研究者齐聚孔子圣地——曲阜,参加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本届世界儒学大会的主题是“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主题下,设有五个分议题:儒家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儒家伦理与人类的共同价值;儒家思想与个体价值;礼乐文明与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代路径。在会议期间,林安梧接受接受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儒学大家谈”节目访谈,以下文字内容是根据本次访谈节目整理而成。

林安梧教授谈儒学在现代社会如何应用?

(林教授访谈现场照片,来源网络)

(林安梧教授访谈音频完整版,来源:人生社)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走进“儒学大家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周诺,今天的节目依然是设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的现场。今天我邀请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院长林安梧教授。主持人:您好!欢迎林院长!林教授:您好!大家好!主持人:我们首先从这个儒学跟我们的生活谈起,您觉得儒学在您的生活当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林教授:我们常常说,儒学基本上是不离生活的。因为孔老夫子教学的时候,他是跟学生们生活在一块。《论语》里面记载说,孔子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他非常从容舒坦,每天过日子里面,每天都要过日子,日子要过好嘛。日子过好,并不是说对天下不关心。所以,这一章之前是他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老夫子非常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下一章就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我常说圣人境界如此,该忧该乐,他是当下的。并不是说我们忧心天下,变成什么事都不干了。忧心天下,什么事要更如实地去做。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儒家讲的是一种充实而饱满的学问。孟子就讲的多好,“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易传》里面也讲,“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盛德”“大业”,也就是说儒学是非常充实而饱满的。它是贯通天地人,这个美跟善基本上是合在一块。我觉得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面,如果有儒学的话,这个现代化它的弊病就可以减少,而且让人能够充实而饱满地活着,这是非常重要。主持人:其实谈到儒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也是非常具有时代的特色了。包括这次我们在讨论大会的主题“儒家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您怎么来理解这个主题?林教授:“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很好。因为儒学是最注重共同体的,儒学认为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生活。荀子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这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亲、君、师,这是一个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血缘的共同体,到政治社会文化的共同体。而血缘的共同体,跨进一步说就是人伦的共同体。儒家认为人不能离开天地的共同体、人伦的共同体、政治社会文化的共同体。所以,儒学来谈共同体是最好的。而整个中国人因为重视共同体,因为有共同体,才真正有“自我”。所以,我们的“自我”不是封限在“个体性”上来说的“自我”。我们说的“自我”,一定要放在一个家庭人伦,放在一个社会,放在国家,放在更宽广。你看《大学》里面就讲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我们有一个“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和想法。《礼记·礼运·大同篇》上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思想都是二千多年前的,很了不得啊!主持人:我们放在今天的背景下去体会这样的一个议题,它最深刻的意义在哪里?林教授:其实,它有一个格外深刻的意义,就是说西方整个近现代的发展已经三四百年了,所谓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就是现代性的极致表现,发现了它有很严重的问题。它变成人特别注重此生此世的幸福,忽略了过去,也忽略了未来。其实,人的生命是有现在、过去、未来,才能发展的。现在就变成——他信现在此生此世为主,而且以欲望之满足为主,他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欲望之力的理法”,一个欲力的理性之法则。然后,一直不断地往前迈进,看似进步,其实它是不断地生起我们内在的占有、贪取之心,已经到了一个非得处理不可的时候。因为在这样的状况底下,人类很难共生、共长、共存、共荣。大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思潮越来越凸显,就是我们要检讨整个现代性的问题。整个中国的崛起,是在整个现代化的发展之后,就是说现代化我们随着它发展,现在已经到了现代化之后,正是人类文明到了一个非得重新反思的年代不可。在这个反思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民国初年时候的那种方式了;也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问“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转出现代化”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现代化之后,人类文明遭遇到这么大的困境,譬如:种族的冲突、环境的问题、人类欲望膨胀的问题、心灵污染的问题等等,都已经到了非常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我们必须真正回到我们老祖先的智慧,儒家、道家,乃至已经中国在地化、本土化的佛教,这里面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借镜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儒家。儒家,所谈的就是一个充实而饱满,而且照顾到天地人“三才”的学问。所以,这个时候谈儒学是格外重要,特别是整个中国兴盛起来以后,在现在人类整个发展里面,中国已经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因为几个霸权他们一直相争相抗,永不停歇。那么,中国现在崛起了,中国已经很清楚了,习近平先生已经昭告天下,我们绝不称霸。中国人是讲王道,不讲霸道。“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人者霸”,“以德行仁”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充分地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文化,能够充分地生长起来,这是充分地表达儒家原先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传统,也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传统,也是孔老夫子讲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传统,这是非常好的传统。这是一个共生、共长、共存、共荣的传统,这是王道。“王”这个字,就是通天地人。“王”上面那一横就是天,底下这一横是地,中间那一横是人,通天地人为王,所以中国基本上讲的是王道。我认为如果中国文明好好地兴盛起来,参与到人类文明展开更多交谈跟对话,那么,人类迈向和平,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就会更高。主持人:也是说我们现在要谈发展的话,可能不能是独善其身,而应该是兼济天下,我理解的“共同体”可能是这样一个的感觉和氛围。林教授:是。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国现在能够兴盛起来,有机会跟西方,不管宗教的对话,文明的对话也好,这个地方今天开第八届的世界儒学会议(年9月21至22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召开),去年下半年就在这开(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中国现在国力强盛起来了,很明白地我们现在要回到自己真正的自己的传统,而所谓回到自己的传统,是要面对全世界的交谈跟对话的。我常说我们现在要回到这个传统,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我是觉得能够传斯文于不坠,真的是会好好发展起来的。主持人:儒学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它的应用的意义在哪里?比方我们可能也会学到一些理论,也会赞同说法,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它?林教授: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面都有。刚才讲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们讲“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之道,中国民族有一个永生的奥秘,它就在生活世界里面生存下去了。“孝”是我们对父母、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是对生命根源纵贯的追溯与崇敬;“孝”相对是“慈”,“慈”是顺着生命根源而来的纵贯的延伸;“悌”,友爱兄弟姐妹,一直到尊敬长上,顺着生命根源而来的横面的延伸,扩大出去了。所以,孝、悌、慈,我常常说这三个字是整个中国民族永生的奥秘。人类的文化很少像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够历数千年而不衰,即使异族统治你了,最后都同意了你的文化,都接受你的文化,并且发扬你的文化,最明白就是满清。主持人:您这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您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您有没有一些新的论断。林教授:我觉得这个会,基本上你可以看到的是以今天早上主题讲演为例吧。中国人讲英语,外国人讲中文,杜维明先生中文当然讲得很好,他想让外国先生多听一些,他就用英文讲嘛。贝淡宁希望中国人多听一些,他用中文讲嘛。你看嘛,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真正的沟通,这很重要的,这是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当然,我现在一直在推动一个工作,我们不只是通过西方的学术话语、概念、范畴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经典,我们要从我们自己的经典,提炼出很多概念、范畴,参与到西方的理论里面,有更多的交谈和对话,才能够出现新的。像这一次“十大热点”(近两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的发布里面也提到了整个学术话语的问题,有话语概念或者说话语权。我们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里面,我们要取得更多话语权,更多平等的交往的话语权。我认为像这一回的会议,基本上你可以看到,第一个当然是在我们这边主办,而且是在曲阜,我们讲的“圣地”嘛。当然,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不同。这一回来自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的论题,包括儒学跟宗教的交通,儒学落实生根,儒学跟现代企业,企业儒学与商道智慧等等。主持人:现在好像很多企业家都对儒学特别感兴趣,这一点在您这里是不是也是一个特别的现象,您是怎么去应用这个呢?林教授:儒学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学问,它是真正可以落实的,而且它是有情怀的。比如说《论语》里面讲到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你恭敬的话,人家就不敢侮辱你;“宽”,你能够宽怀的话,就能够得众;“信”,你真正能够信人,别人也才能够把责任托付给你;“敏”,你勤敏、勤劳,才会有功劳、有效率、有功效;“惠”,你能够真正愿意给予别人,把恩惠给人,那么,人家才愿意做。这都很真实的,这在经营学上是非常管用的。最近这些年来,大陆阳明学又兴起了。阳明学在经营学上是非常有效用的,他讲“即知即行”。当下“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你马上就非做不可的。你做了,你才觉得舒坦,这是良知嘛,“致良知于事事物物”。我觉得这方面都非常好,它代表着整个公民意识的一个提升。所以,我觉得提倡阳明学代表着一个对公民意识提升的要求,代表着整个文化素质的提升。我到大陆来一百多回了,从一九八八年接触大陆的学者,一九九○年第一次踏进大陆,到现在来回访问、讲学,已经有一百多次了。我觉得特别是最近十年,各方面的变化都特别大,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提高了很多。当然,其他方面有形的建设,大家都看得到的。高楼大厦林立,高铁全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第一。当然,比如说飞机晚点,恐怕还是严重一点。但是,没关系,它是在进步中嘛。我是觉得民族性,它是一个发展的历程,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民族性。我是觉得可以看到文化在发展中,大家在学习中,一切都在进步中。主持人:我们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54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