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发布时间:2022/11/16 13:36:59   点击数:

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作者:刘志轩

面对荀子的“另类思维”《天论》,我思考一个问题:在众人都对天迷惑不解的时候,荀子为什么能够很清晰地告诉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将天和人分开,不要迷信天,不要祈求天,应该“制天命而用之”。他的这些宝贵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对这个问题,我很长时间找不出答案。最近,再读荀子的《性恶》篇,看到荀子讲“涂之人可以为禹”,忽然明白,荀子关于天的超前认知,不是关在小屋子里凭空臆造的,他是从我们先人的伟大社会实践中领悟的。

少年时,就听老师讲过,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怎么能钻木取火呢?是远古的时候,河南商丘一带有一位圣人,他看见鸟啄燧木的时候出现火花,由此受到启发,便找来一段燧木,自己也学着钻燧木,竟然也取出火来。从此我们的民族就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打来的野兽可以用火烤熟再吃,开辟了人区别于动物的新时代。啊,这么神秘伟大的创造竟然是如此获得的。

我们的民族还有伏羲氏发明结绳记事、结网捕鱼、仰观天象、创阴阳八卦。还有神农氏尝百草,创医学,教民食五谷。后来,神农氏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牺牲了性命。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三皇”。他们的伟大业绩,都不是天神赐给的,是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创造。

我们民族还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许多可敬可佩的先人。他们都是与天地争胜负的英雄。女娲用自己的鲜血练得五彩石,补住洪水倾泻的天洞;后羿射掉九个太阳,挽救了天下的干旱与灼热;大禹率领民众疏导洪水进入大海,消除了天下的洪水灾害;愚公带领自己的儿女一代一代挖山不止使得高山让路。

这些民族先人的业绩,表明了我们民族从洪荒到文明所走过的足迹,经历的路程。在他们走过的路上,荀子看到的同样是先民舍生忘死的奋争,没有一件是天神的恩赐。

改变人生存状态的第一把火,这把“火”,不是天给的,也不是得给的,更不是神给的。捕鱼所需的第一张“网”,是受蜘蛛结网的启示用智慧创造的。治疗疾病所需的“草药”是祖先尝百草用性命换来的。所有这些关乎民族生存的创造,没有一项是上天的恩赐。是我们民族在与天地奋斗中凝聚了智慧,增长了才能,才从洪荒时代一步步走向了文明和幸福安宁。

先人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用无所畏惧、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舍生忘死、气薄云天、大义凌然等等美妙的词语来形容,都不为过。

荀子从先人的伟大创举中,发现了真理,认知了人和自然的正确关系。他以思想家的敏锐,总结出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针对当时人们对天的迷茫和畏惧,荀子明晰地告诉人们,“明于天人之分”,不用迷信天,更不用祈求天。我们的民族先人已经做出了榜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天命而用之”,让大自然的规律为人所用。这里融汇着一种非常伟大的内在的力量——为族群的利益不怕牺牲、勇敢的奋斗的精神。

我们的祖先靠着自强、自信、自立,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创造生活,创造未来,得以生生不息。这些坚实的活生生的民族精神成为荀子写《天论》的根基。

但是,今天,我们民族先人的辉煌似乎被不少人忘怀了,淡漠了。一种虚幻的传闻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7577.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