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对秦国的观感

发布时间:2017/8/12 11:32:02   点击数:

本文选自《历史的经验: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中国人的人性与信仰》,工人出版社。

大约秦国的崛起,在东方有文化的人看来,也觉得是个奇迹。所以在说秦人野蛮的前提下,他们也有点不自信。他们或许会想,秦国人打仗老能胜,一定有他的原因。因为战争,总该是文明的一部分。在“王者之师无敌”之概念先行的前提下,秦国或许还真有其伟大之处?战国时最后一个大儒荀子去过一趟秦国,对于秦国的政治,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不朋党,不比周,倜然莫不通阴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治之至矣,秦类之矣。

饱含赞扬的热情。但当年我看到秦国百姓“甚畏有司而顺”这句时,不寒而栗,这算什么好事?“甚畏有司而顺”的秦国人,竟然会得到荀子的赞颂,真是见识不高。至于不朋党,不比周,没有私谒,互相无私交的秦国官吏们,也不过方便于秦王统治,没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否则,短命的秦国也就不会成为千古笑柄了。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里说商鞅严刑峻法之后,秦政“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不过,他却忘了,他自己还在《周本纪》里说过,“(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周厉王自认为能够靠暴虐把不好听的话都消灭掉,秦帝国也自认为能够靠严刑峻法让天下老百姓都开开心心———焉知这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呢?

苏东坡是很厌恶秦政的,所以他对司马迁的“道不拾遗”这类描写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认为是不切实际的虚美。但这倒未必,一个朝代的好坏,有时从外面是看不出的。比如希特勒的德国,有的史家描写也非常好,更不用提苏联。无孔不入的国家专制,用铁和血将一切五色斑斓的思想消灭掉,于是市面显得一切井然有序,司马迁又怎能知晓?

欢迎扫描Voice声音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多少钱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32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