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此类江南美景,都自觉平日读书甚少,竟不能用肚子里的墨水去详尽描述,所以,就只能借用前人的诗词来抒发心中感悟。
清秋爱看溪桥月,争如随喜僧庵雪。未染水枫丹,濛濛白满滩。
蒹葭迷远望,空色元非相。香絮不寒天,渔翁卧钓船。
——吴本泰佚词《菩萨蛮》
西溪,且留下
西溪,来过,便不曾离开....
有人说,去过一个地方,产生一个情怀,如果你去过西溪,那必将带你领略一种不一样的江南诗画般风景。
一千年多前,宋高宗赵构看到了这小桥流水、芦花似雪的西溪美景,故曰:西溪,且留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繁华,然而在这繁华的“天堂”都市的城西,却有一块地貌风光非常原始的“净土”,它就是“西溪”。
史书云:钱塘之胜,名于“三西”(西湖、西溪、西泠),而西溪之胜又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
一提到杭州,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西湖的水,其实在古人的的眼里,西溪比西湖更美。
给西溪一天,它会还你一千年
相传,战国时荀子曾耕读于西溪,至南宋,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后至凤凰山,遂定皇城址于此山。当时有大臣上奏,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驳:“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
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历代文人墨客苏轼、米带、秦观、唐寅、张岱、厉鹊、黄宾虹、马一浮、郁达夫、徐志摩……在西溪留下了千古诗文、书画。
杭州人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它还有一个两浙词人祠堂,奉祀着自唐张志和以下位历代著名词人。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
风清净,水潺潺。千百年来,西溪静静地处在这繁华城市的一隅,如空谷佳人般,遗世独立,独自散发着它天然美丽的气息,等待着那些误入其中的游子,等待着他们的那一声“留下”。
这片湿地,如同一个鲜活的生命,拥有着天地间的最自然的吐纳,滋养着杭州的万物,氤氲婉转,将江南的灵动气息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溪,一曲溪流一曲烟
三五好友,一点闲心,一壶清茶,一条摇橹小舟,随意地在西溪里飘荡,就仿佛有一种进入“桃花源”的感觉,此时,你需要的只是一种心境。
西溪有一种独特的清幽,而这种清幽则是由水流的不断回环变化中产生的,西溪以水渚为村,非舟莫入,人迹罕至,是高人逸士理想的隐居之地。
溪河深曲,扁舟摇曳,回环曲折,顿觉“柳暗花明”。一年有四季,一天有四时,不管什么时候来到西溪,都不会错过它美丽的样子。
留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留下,在杭州是一个千年古镇,它三面环山,接余杭,多山林,留下镇历史上曾相当繁华,有西溪三井、梅花泉、花坞、东岳庙等遗址和一些古墓。
清代《西溪梵隐志》对它有过这样的描写:“方二千亩,居人五六百家,东西其宇,划水相望”。乘舟而行,隔水相望,这样的古镇,这样的日子,该是这里最美的时光。
西溪,且留下,且留下。留于那其中悠悠的摇橹船,潺潺的流水,翩翩的荷叶,片片的芦苇……一草一木,都映出了西溪的静谧。
﹁
烟水渔庄
﹂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里面多为二层的水乡庄园式的别院建筑。烟水渔庄的“烟水”,有三烟之妙: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
﹁泊庵草堂
﹂
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蓭,有草堂的意思,整片庄园又象是仙岛泊于水上,所以名叫泊蓭。春看山花烂漫,夏赏青山滴翠,秋观芦花飞舞,冬望腊梅满枝,这是居住在泊庵隐士的清高与雅致。
﹁西溪水阁
﹂
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为文人隐居深泽、藏书读书之地。登临在西溪的水阁,乡居的气息渐渐浓郁。
﹁梅竹山庄
﹂
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梅花象征孤标傲世,竹子代表高风亮节,以“梅竹”命名,也正体现了屋主的人格。
﹁深潭口
﹂
“深潭口,非舟不能渡;闻有龙潭,深不可测。”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最适宜龙舟竞划。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
﹁西溪梅墅
﹂
《西湖志》记载:西溪,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花开时节,人家院落宛在香雪海中央,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
﹁西溪草堂
﹂
西溪草堂位于西溪湿地东南部的梅竹休闲区,悬挂着“西溪草堂”匾额的门坊应声而开,一个精致的小院呈现眼前。草堂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文人冯梦桢。
﹁秋雪庵
﹂
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中心的水域的秋庵,四面环水,只有靠小船划桨才能进入。每当芦花漫天、秋雪漠漠,那是西溪最美的时光。郁达夫见此景不禁感叹道:“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
本文章已由”名胜古迹“中科医院曝光资质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