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2017高考诗文题目汇总看你能会多少

发布时间:2017/10/28 12:31:57   点击数:

高考诗文题目,总体来说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分值稳中有升。全国卷三卷都是16分,北京卷18分,江苏卷19分,山东卷14分(上海、天津、浙江待补),与大体持平,与相比有小幅上升。

上述统计没有包含文言文阅读、零散的选择题和诗文对于作文的影响(全国卷Ⅱ卷非常明显),如果考虑上述因素,年的诗文题目分值较也有明显提升。

二是题型趋于稳定。基本上是赏析和填空两部分。赏析题一般分客观和主观两种题型。

三是赏析题生僻,填空题广博,考验学生的真功夫,基本上没有押题的可能性。

赏析题基本上选熟作者的生作品,要求学生熟悉作者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同时要有系统的诗词赏析训练,严重推荐孩子们尽早阅读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系列,重点学习赏析的写法。

填空题如果熟背《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话,可以拿到一半的分数,剩下的全靠基本功和运气。

全国卷Ⅰ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

全国卷Ⅱ卷(甘肃、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全国卷Ⅲ卷(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____”。(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白居易《长恨歌》)

山东卷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讲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诗“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沈阳家学馆今后将致力于高考文言文、诗词、作文题目的研究。

我们能提升的分数不多,但绝对是高考中最难提升的那一部分。

沈阳家学馆报名联系人:吴老师

—END—

沈阳家学馆年春学期课程安排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38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