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高一周五讲堂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发布时间:2018/1/28 18:09:36   点击数: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周五课堂陪伴着你

本周高一周五课堂为大家带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郭皓

新东方优能个性化高中历史老师

常年活跃在中考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期间,曾参与铁一中的历史教研组讨论并经常参与历史改革学习交流,了解历史动考试向,精准把握学习方法,课堂风趣幽默,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小编带着大家回顾一下

主要内容

高一周五课堂——历史

1.运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

(1)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得到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并受重用;④文化教育上: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意义:

①各家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之基础。

2.运用: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1)孔子:

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①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②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⑤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主张①主张实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③伦理观上主张“人之性恶”论。

(4)老子: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③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④哲学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停的运动,事物有对立面(如有无等),它们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5)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思想主张: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②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3.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⑴思想来源: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⑵思想主张:

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思想。③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

⑶影响: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4.运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⑴确立:

汉武帝通过以下尊儒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③教育方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并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⑵影响:

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群内互动

讲座群内家长与老师互动

老师鞭辟入里的讲解模式

赢得家长与同学们们的一致好评

说到历史学习方法,这里小优再向大家推荐一个妙招:那就是根据朝代或者时间线,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理解起来也会十分轻松哦!那我们下周五再见咯!

课堂

教育

考试

实验

活动

西安新东方优能个性化

陪您的孩子一起成长

赞赏

长按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北京中科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49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