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学人观点冯契的政治哲学
冯契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最重要的专业哲学家之一,所创智慧说自成一家,以“逻辑发展”命名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和以“革命进程”命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两部哲学史著作,也开创了近代以来哲学史书写的新范式,对我们从观念逻辑演变的意义上理解古代中国哲学,从观念与社会运动互相激荡推动革命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认为,冯契的哲学贡献主要在于认识论、辩证逻辑、伦理学以及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实际上,细读冯契创作的思想文本,会发现他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政治哲学意味的思想,可以视之为智慧说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中的某种体现。冯契重视哲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从政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哲学思想演变,高度重视哲学思想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基础性作用;并以古今中西为思考现实政治和文化问题的背景,在古今中西的视阈下来审视中国哲学思想和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他倡导近代以来的进步主义立场,反对传统的经学独断论政治传统,极力捍卫和阐扬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政治价值观念,创造性地提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政治伦理观念,对建基于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社会进步方向充满信心。从文本载体上看,冯契的政治哲学思想既表现在智慧说的思想性论述中,也表现在他对哲学史上思想的评述中。本文将以他的智慧说三书和中国古代及近代哲学史相关著作为核心,讨论冯契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哲学发展与政治变革双向互动
按照罗尔斯的看法,政治哲学具有实践和导向的功能。思考哲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反思哲学如何参与现实政治,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表现。冯契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的时代,他对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认识,既有深刻感受,又有切肤之痛。所谓“深刻感受”,是指他领会到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来源于时代的变迁,他曾说,“一个思想家,如果他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看到了时代的矛盾(时代的问题),就会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如哲学的某个领域里),形成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所谓“切肤之痛”,是指他以自己和同时代人的经历为思考对象,看到政治权力和政治运动对思想观念改造以及思想家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力,同时把这种影响力转化为哲学创造的动力。从哲学思想与“以政治为标示”的时代之间关系来看,冯契本人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就是20世纪中国的命运在思想层面的一定反映,汪信砚教授曾指出,“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对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发展腾飞——的真实反映”。冯契理解的时代问题多是政治发展变革大背景下关乎国家、民族、人民的宏大理论问题,他自己本人的哲学创作就比较好地印证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哲学家,冯契并没有主张哲学创作者沉溺于纯粹观念的演绎,“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强调哲学家要关心现实政治,从时代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中获得哲学创造的动力和热情。在书写中国哲学史时,冯契声称,关心时代和国家命运的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具有“高尚的人格”,他说:“孔墨栖栖遑遑,热心救世,为后人作出了榜样。黄宗羲……顾炎武……他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爱国心,对中国(‘天下’)的前途抱有始终不渝的责任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把维护民族的传统看作是毕生的使命。他们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正是这种民族自豪感以及把个人命运和民族、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思想感情,给中国古代哲学以巨大的原动力,推动它持久地发展。”在冯契看来,正是怀着“救世”“淑世”“经世济民”等理想和情怀,古代哲学家才不断在思想上推陈出新,冀望其思想创造能够对生民、国家有所裨益,而不是满足于做一个思想和心性上的“自了汉”。同样,到了近代,由于国家民族发生巨大变化,思想家们就更为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