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middot哀公第三十一3

发布时间:2021/8/21 12:34:23   点击数:

文章编号XZ-31-3,总第期。

简介:

荀子第三十一篇哀公第二章第二段。

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第六本与大家分享的书是荀子,因精力有限,每次分享千字左右,分享的内容包括原文、译文与学习心得。如果有朋友对某段很感兴趣或有见解,想进一步探讨,欢迎回复或留言。本书分段多根据内容数量,并非完全按照文意。

编号:XZ31-2-2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心里并不自认为有美德,仁义之道充满在身而脸上并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所以洒脱舒缓好像快要被人赶上似的,就是君子了。”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贤人?’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本身,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藏的财富,把财物施舍给天下人而不用担忧自己会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孔子回答说:“所谓伟大的圣人,就是智慧能通晓大道,面对各种事变而不会穷于应付,能明辨万物性质的人。大道,是变化形成万物的根源;万物的性质,是处理是非、取舍的根据。所以,圣人做的事情像天地一样广大普遍,像日月一样明白清楚,像风雨一样统辖万物,温温和和诚恳不倦。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沿袭,好像是上天主管的一样;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认识,老百姓浅陋地甚至不能认识和它相近的事情。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了。”哀公说:“好!”

此章也见于《孔子家语·五仪解》,可参见前文(KZJY7-1-4、KZJY7-1-5、KZJY7-1-6),内容略有区别。对于君子,这里讲的是心不德,《家语》说的是心不怨,这里讲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不认为自己有品德,心存仁义而脸上没有炫耀之色,思虑通达而不与人争辩,从容不迫就好像会被人赶上一样。君子是每个人努力都能做到的,笃定地坚定自己的道,以修身为本,不与人夸耀,不断修正自身,就是君子。

所谓贤人,行为合乎规矩而不伤害本性,说话足以被天下人效法而不伤害自身,富足地足以拥有天下而不私蓄财产,把财产布施天下而不担心自己贫穷。贤者可以说是天下师,在各方面可以教化世人,是当世的表率。

所谓大圣,智慧通晓大道,应对变化而没有穷尽,能辨别万物的情性。大道是变化成就万物的根源,情性是判断是非、取舍的依据。所以大圣的事业大得像天地一样,明察事物清楚得像日月一样,管理万物像风雨一样滋润。他做的事不能模仿,像天主宰万物一样;他做的事不能被认识,百姓浅陋得连它相近的事物也不认识。大圣,做的事都是合乎天地道理的,影响深远,如周公制礼作乐,可能不会被人们一时理解,但泽被无穷。

声明:文章与图片均为原创,转载请声明。

了解更多经典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4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