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龐師教练员班講課保持中和之性,提高情趣
ì请您闭目、静心、用八句口诀组场,给自己加个好信息
活在当下、健康、长功!
第三节涵养道德的内容(详见《教練員班刊授輔導材料》-頁)练智能功涵养道德,涵养什么?内容是什么?我们只有从道理上搞清楚,我们才能够把道德真正作为智能气功的练功内容,真正把练智能功和练混元气紧密结合起来。
对此,古人总结得很简单,涵养道德就是两方面内容:
一是“上练七星太子”练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对外界事物少去接触;
二是“中练灵山”,里边练良心,心要正,一个人接触外面,应该从里边作决定,就这么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具体来说一说练气功怎么涵养道德。
Ⅰ、保持中和之气
人身体里的混元气要中和,不要偏激。什么叫作“中和之气”?
“中”是指你安静地呆着,不受外界刺激的时候,精神状态很安宁,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种状态成为“中”。它主要讲的是精神,不过,精神就是意元体,而意元体是混元气的特殊形式。当你精神很安宁了,这时周身的气也就很安宁了,精神处于一个“中”态,这是“中”;这个时候气也就“中”了,没有偏颇。
“和”是当你和外界接触的时候,就按照那个客观的本来面目去处理它,不加任何主观意念。人说“张三扫雪呢”,你印象中里张三那人过去很懒,不干这个事,这是先入为主,先有了框框,这就是错的。“发而皆中节”当你与外界接触,你把气发出去干事情,你正好和它一样,骨节与骨节正好都对上,钉对钉,铆对铆,要按照这个状态去处理事情。
也就是说,不无故地调动气,两个气是一致的,正好对上了,这样,气的消耗量就小了,这就成为“和”。
中和就是安静的时候,里边很平稳;和外界接触的时候,也很平稳。虽然有气一出一进,可里边没有主动的波澜,这就是自然状态,身体里平静宁和的自然状态,这就成为中和之气。
我们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去练功夫。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固执,不要有“一定怎么怎么着”的念头,要按照客观环境去做事情,这样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气同样是平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千方百计保持中和之气,不受外界刺激,什么都不想。这一点,可不要认为很容易,你没事在那儿一呆,能做到什么都不想吗?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符合练功要求。应该没事不想,有事来了以后能处理好。有事处理好是练功,没事安静一呆也是练功,那么,整天都是在练功,那才真正叫“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不受外界影响,按照自己的生命规律自自然然去做事。
不过,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有病也好,没病也好,一般的人,都没有做到中和之气。一种情况是有病的人,病了,身体里的气中和不了了,不正常了;
另一种情况是没病的人,性格有偏颇,性格不那么和柔,性格偏一点,气也跟着偏一点。
有的人好似没什么特殊性格,没什么脾气,但是,一受外界刺激的时候,情绪一起,气也不平和了。
还有有的人,他不懂得安静,老是有事牵着,他必须要处理这些问题,想问题想多了,也不平和了。所以,一般的不练气功的人,都离开了中和之气,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本来应该有的寿命,实现不了了。由于在生活中很多地方违背了生命规律,就使气不中和了,一不中和,它里边的规律性、节律性、有序性就被破坏了,气的能量就消耗了,人的寿命也就降低了。所以,我们练气功,就是要把中和之气恢复起来。
首先,应该克服性格上的偏颇。性格是一种心理修养,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东西。练气功就不应该有什么特殊性格,应该中和。
脾气、嗜好、偏颇、特殊,都和性格有关系。如果性格偏了,就是不受外界刺激,都可以不正常。
比如一个人急性子,暴脾气,非常容易着急,只要一遇事别的人不着急他就急了,就是说,在正常的环境之下,他都可以有这样一个反常的反应,这么一偏,气就自然而然不正了,不中和了,它自己朝着一个方向扭曲了。
一般来说,急性子,气容易往外发散,容易冲;慢性子,气机迟缓。
有些人好表现自己,总张扬,把气都跑了,很多人有这么个毛病。有点小聪明,有点小本事,总想显示显示的人,为什么成不了大才干呢?有这么点聪明,本来应该收住,内涵、内向,把它藏起来,慢慢越养越多,越养越大,这叫“韬光”,小聪明变大聪明。我们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有这个毛病,这是很多人的通性。毛泽东讲过一句话,讲得很形象,“人这个动物就是怪,有个成绩就骄傲。”
有的人爱着急生气,这更不好,一着急一生气,气迷糊了,功也练不了了,什么也干不了了。
各种性格而致的生气、着急、骄傲、自满对身体气机都会有影响。
有些人更厉害点,嫉妒人,喜欢嫉妒人的人,身体都不太好,把能量都消耗了。恨人的人,往往气还没出去自己难受了,伤了自己。搞两面三刀、无中生有的费精神。
改掉这些毛病,关键看自己是不是真正下狠心,如果真正看到了它影响你练气功,真正体会到了,就不会认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了。
道德、意识都是后天形成的,没有先天性。你改不了就是没有把气功当作重要任务去对待,没看到性格不改对练气功有那么大的危害。要从精神上敬重气功科学,时刻保持中和之气,给自己订个规划措施。
荀子《修身篇》里讲要“治气养心”,针对自己的缺点痛下针砭(bian),一定解决。有句成语叫“韦弦之教”,说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性格的两个古人。
“韦”指的是卫国的宰相西门豹,他原来性子很急,一干事急脾气,他给身上围了一个皮韦子,皮子软和,一干事一着急摸一摸,“软点、柔和点、别那么急性子。”他慢慢就把急性子改了,中和之性有了,涵养水平高了,最后他作了一番大事业。
“弦”是指赵国的董安于,他是个慢性子,他想练急一点,带了一把弓弦,把弓拉得紧紧的,一动就摸摸弦让自己紧点,紧点,慢慢把慢性子也改了,也做了一番大事业。
古人都能这样做,我们现在要搞气功科学,怎么不行啊?也应该行,也必须行。所以,只要下了狠心,就能解决问题。要保持中和之气,首先要调节自己,把偏颇的性格先纠正过来,先恢复到一个正常人的水平上来。
第二个问题,没有性格偏颇的人也需要陶冶性情。
“陶”是把土坯子烧成砖,这样就不容易坏了;“冶”是冶炼金属,是把各种矿物里的杂质冶炼掉。平常讲陶冶自己,陶冶自己什么呢?实际就是陶冶性情,把性情陶冶到一个非常精纯坚固的层次。有性格的人需要陶冶,没性格的人当你与外界接触,处理问题时,当你性情不平稳了,也需要陶冶。
要陶冶性情首先必须打破“人之常情”。一般都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是就现在人这个层次而言的,如果人到了高级层次,还“常”吗?就不“常”了。
譬如吵架有什么意义呢?没什么意义。但有些人就觉得“气难吃啊!”,“他骂我,我还不回敬几句!”“这是人之常情吗”,练气功恰恰就是要打破这个人之常情,打破的过程就是陶冶性情的过程。可是这一点不好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这个人群里,周围的很多人是这个样子。
要想真正陶冶性情便有点象“鹤立鸡群”似的,的确困难,习惯不易打破。怎么办呢?首先要从道理上认识陶冶性情对练气功的重要意义,应该懂得情绪产生波动对健康是有影响的,对更高层次的人来说是不应该的。要懂得,情绪的平稳能使气机中和,气机的中和是健康的表现。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情绪不好是病态,这样来加强自己的自觉性。
第三,我们还要懂得,当你情绪不能自控时,是气虚的表现。一般人总从外边去找原因,强调客观,俗话说:“拉不出屎来赖茅房”,其实是自己的气不够使唤了。
人不健康的时候总想不顺心的事情,爱跟坏东西挂勾;当气很足很健康的时候,一挂勾总挂好的。
懂得这个道理,将来很多问题就会处理了,当你气不足情绪紊乱时就快点练“捧气贯顶”、“三心并站庄”。气充足了能养脑子,能使头脑功能很清灵,能够很好地辨别处理周围事情;如果脑子气不够了,受点刺激,不平衡了,就不能正确处理问题了,在这个时候,自己必须快点自觉“安静安静,安静养气,安静养气”。这个理论明白了,还得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去。
还有一个问题,有的人发火看对象,如果对象好欺负,他就容易发火;对他很尊敬或者很惧怕的人就不发脾气。还有人“窝里横”。“没本事在家里逞什么英雄好汉!”智能功决不允许这么干。第四,如何具体地陶冶性情?1.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要树立敬和爱的思想。陶冶性情使气机中和,使人往好处走,往高处走。即使男女之间的接触也不会产生邪念。所以说涵养道德很关键的一项就是要“敬”,要尊敬。2.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正确对待自己。我们不能别人说自己不好就动情绪,情绪出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意识在作怪。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这个道理。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慢慢对琐碎的事情就不会再计较了。3.要开阔心胸,使自己总保持愉快情绪。要有乐天派的思想,什么事都容得下,对什么也无所谓。要在正确对待自己的基础之上,来开阔心胸。有许多健康人没练气功也能做到心胸宽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如果能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智能气功科学,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会遇到高高兴兴的事情。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每天保持高兴的心情,回忆高兴的事情,气血就流通了,就等于练气功了。
高兴喜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功功法。有一句谚语在气功界很流行:“一儒一道一释流,三子各话万千秋,到底说了什么话,一字真言笑不休。”儒家、道家、佛家都强调这一点,它既是涵养,也是练功状态,同时也是一种功法。练气功是要解决健康层次的问题,应从生活当中汲取乐趣。佛家有一句话叫“随喜”,随着你喜,总看到好事情,把自己扩展开,这样,在任何时候你的精神都可以稳定。
过去修持很好的人,没吃没穿照样高高兴兴。孔子的大弟子颜回修持很高,他生活非常困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他也始终是高高兴兴的,内在的喜悦就是根本,我们练气功就是要练内在的喜悦。
4.经得起各种困难环境的打击,培养自己的顽强毅力。有的人逆来顺受,也能吃苦,但没有顽强的意志,而是逆来顺受地忍着。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困难,要主动出击。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搞气功事业,社会上很多人对气功不了解、不认识,说练气功是“不务正业”。你自费花了钱来练功,回去为人教功治病,但有的领导不相信气功,说是“搞唯心主义”“散布旧思想”。
我们有些同学埋怨搞气功真难哪!其实这正是锻练我们意志、培养我们长功夫的时候。
平时我们练“捧气贯顶”、“三心并站庄”只是长气,把气练多点;而环境、领导、周围同学给你精神上造成压力,则是练神,我们应懂一句话:“静处练气,闹处练神”。神越练越精,越练越清,越练越定。
对具体工作的适应能力是衡量练功好坏的标准。
智能功不是把特异功能放在第一位,把特异功能放在第一位的人往往走偏了,有些人稍稍碰点刺激就受不了了,本来有些事一般人都能正确对待的,可有些人练了气功还不如比一般人。
练智能功应当把日常生活中各项工作作为衡量自己水平高低的天平,我们必须这样树立智能气功的衡量标准。我最近查了一下康复部老师们,治病效果最好的并没有透视功能。有些有功能的人只想突出自己,而真正要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精神就不够了,思想没有了,到最后效果并不好。
所以我们要看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效果,这是练意志力的时候。我们智能功人坚持为社会谋利益,为四化作贡献,必然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和爱戴。当然,有的地方可能困难一点,一下不行,而搞智能功不是为了名、为了利,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我想,绝用不了三年的功夫,局面就打开了。所以,我们涵养道德、陶冶性情时,应该把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结合起来,从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来陶冶自己。
前面四点,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有思想准备,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从高层次对待它。另外,陶冶性情也不是一下可以解决的。
5.对待情绪的具体办法。那么,我们碰上具体问题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把处理具体问题当作练功,如果气冲起来,就想:长功了,长气了,他在给我发气呢。俗话说,生气生气,练气功不就是多“生”点气、生长点气么,只不过要生好气,别生邪气。遇到情绪失常,首先要把气消解掉,如能真正自己从精神上解决那就好了;如不行,就要想办法用功法解决。从头部贯气,直到两肋肝的部位,口念“真慈善”,气“呼”地下去了,就不生气了。什么道理?关键是“慈”那个音,“cì……,像煞了气似的。过去,不是这么念,是念“南海大士观世音,观音菩萨真慈善”,带有佛学思想。再一种解决办法是照镜子,看眼有多大,使劲瞪眼,瞪两次眼就没气了。
如果发愁,愁眉苦脸,把印堂使劲揉,揉几圈,然后往两边往外拉,念“眉开眼笑、眉开眼笑”,这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暗示,一发愁,一皱眉头,心气通不了了,揉一揉,点一点,拉一拉,通了,气过去了就好了。如果还不行,就往下拉,念“笑笑笑”,拉下来两手把腮一托就好了。如果理智解决不了,就拿这些具体方法去解决。当然这些方法都属于下策,从理论上解决是最高级的。
如果真要能做到中和就了不得了,因为“中和”的“中”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气功状态。
没事时,喜、怒、哀、思情绪不生;有事时,处理得当。再具体地说就是没事的时候不能让心里边“空”,不能让心里边“无”,心里空了、无了都不对,心里还要有个东西,即精神集中那个东西,心里迷迷瞪瞪不叫中和;并且有事情的时候精神不能乱。(智能人按:庞师要求我们“无事时心不空,有事时心不乱”)
做到“中”了,那是一番高级境界,这境界是什么样子,即书上讲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做到了这一点,性格的偏颇就基本上解决了,陶冶性情的第一关也就基本过了。Ⅱ、提高情趣,超脱俗见我们在讲陶冶性情这一节的时候,还停留在普通人这个层次上。现在我们从情趣的角度来认识涵养道德的问题,就一层一层高起来了。情趣是什么,情趣本身也应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和性格有关系,它来源于兴趣。兴趣是一时的喜好趋向,当它比较稳定了,扩展起来就成为情趣。一、人体生命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情趣根据人体生命活动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建立起来的情趣,分四个层次:(一)人体生命的生理活动需要的情趣。人的生理活动主要指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主要有两方面:自身的新陈代谢;种族的繁衍。如果说这两项活动没有了,作为个体的人就死了,整个人类也就没有了,人类种族的繁必须维持这两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过去中国一说“子孙满堂”“全寿全祜”就很高兴,把繁殖后代作为一种情趣,把这当成精神境界的美了,这就是生命活动生理需要的情趣。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有谁活着是光为了生孩子和吃饭呢?有人问古典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精神高尚,吃饭不吃饭?”答曰:“吃饭。”这不也是追求物质情趣吗?“食色性也”,总逃脱不了。苏格拉底指出其实不然:“一般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现在西方的文化把人又带到了“吃饭、生育”上去了,并不是古人才这样,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二)人的社会活动需要的情趣,这是由人体生命活动的社会性决定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中彼此爱护的需要。首先体现在一个群体中彼此之间的归宿感、依靠感,互相的敬爱帮助,这是这种社会活动需要的最基本的情趣。爱护本身是以“爱”作为基调的,人与人之间要由爱来维系。
“爱”有各种各样的爱,从气功角度可以分为真爱,指彼此心心相印,从真正的生命科学的高度、从真理的角度去互相敬爱;还有两性之间感情上的爱,这叫情爱;更低一个层次是两性之间的性爱,它们都是维系社会所必需的。三者并不等同。我们搞气功的人应该使之不断升华,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性爱上,要从性爱、情爱走向真爱、博爱,这才是真正的爱。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爱的层次也在不断地上升,社会美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第二、社会尊重的需要。每一个人来到社会中都想得到一定的地位而被尊重,没有一个人会说“我活着就想让人瞧不起”,都要争取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尊重。一搞尊重就有问题了,因为它需要有一定条件,有了权力能得到尊重;有了钱财能得到尊重;有了名望才能得到尊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的人为了得到社会的尊重就想得到权、财、名、利,因而就会有竞争,一竞争,这里边有真权、真财、真名,也有假权、假财、假名,这就是所谓文明社会的虚伪性。虽然比纯朴的古代提高了一步,但出现了虚伪。
第三、精神的需要。像文化娱乐的需要。建立在这样的情趣上的需要才成为社会活动的需要。
(三)人体生命体现自身价值的活动需要的情趣。一般来说,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有一定物质财富的时候,就要建立社会的需要。这里边也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干事业。如: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家都破产了,自己还得花钱去刻书,最终书印出来了。陈景润,搞“哥德巴赫猜想”,研究“1+1”的问题,也是为了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还有一种是搞社会活动的人。很多老前辈,把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生存的价值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这也是他自身价值的体现。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把理想与自身事业结合到一起了,这属于自身价值的问题。
(四)建立改变自己生命活动的情趣。搞价值光搞了外边的价值,这还不够,有外边的价值,还得搞自身活动的价值,那么什么叫自身生命活动价值?也就是通过你自己努力,把你自己的人体生命活动改变改变。怎么改变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练气功、建立气功情趣。
我们要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在自己身体里边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那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这个个体活着的价值。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开始体会到了,已经体会到气功改变生命价值的意义了,而且我们已经得到这个价值应起的作用了。
有许多练气功的同学是有病的,练功练好了,有的还练出本事来了,他们谈起练气功的体会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为什么这样?因为练气功是通过自己劳动之后,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改变了,这本身给自己一个非常大的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最大享受、最大的价值的体现,最有意义,因此很高兴谈它。
这是练气功改变自身生命活动的价值,这就是练气功的情趣。
人的生命活动不同需要的情趣大体就分这么四个层次:生理活动需要的情趣,社会活动需要的情趣,人体生命价值的情趣,气功的情趣。自身价值情趣和社会情趣是属于理智的情趣,生理的情趣是属于本能的情趣,气功的情趣则是智慧或超智慧的情趣。
当今的人类社会,很多人还在追求社会情趣中的权、钱、名,追求虚名虚禄,真正建立起体现自身价值活动的情趣的人都不太多,至于建立起气功情趣的人就更少了。这就是我们当今开展气功事业的困难所在,因我们要提高情趣,建立起气功情趣来不那么容易,但是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懂得了情趣发展的不同层次后,就应该一步一步提高我们的情趣。
二、如何提高情趣的层次如何提高情趣呢?首先要从理论上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四个层次的需要,懂得人类的情趣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到了人现在这个层次,还要继续前进。我们应该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往上升,不要再迷迷糊糊,不要停留在普通层次的快乐上。
现在一般人身上本能情趣、社会情趣、自身价值情趣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命科学的情趣还未体现出来。西方科学已经比较发达了,也有一定的文明了,但由于情趣层次的局限,由于不认识人体生命科学发展规律,因而物质发展之后反过来又给人类造成一定威胁,情趣又开始堕落了。如西方文化,又开始搞什么朴素、逼真、抽象、写实,野蛮化,畸形发展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界没有新的科学,人类将走向“自杀”。气功就是要把生殖机能变成更高的生命能,不要把它无谓地消耗掉。我们也不是把外界物质无谓地拿过来,而是要把它更好地变成物质能量,使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起来。
所以,人类到了现阶段必须改变人类的生命活动,提高人类的情趣。练气功练的是人的精、气、神,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样就能改变人体生命活动。所以要慢慢建立气功科学的情趣,首先要从理论上懂得它。
古人讲“食色性也”,一个食,一个色,都是人的本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改变这种状况,从理论上讲,人的进化应是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再到人,人又从野蛮的人到文明的人再到智能的人。练气功的人就必须自觉地来提高我们的情趣,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流于一般的人这个层次上。
从实际上讲,要脱离开常情,叫脱俗,毛泽东称之为脱离低级趣味。古人讲“超凡入圣达真”。我们书中有《崔子玉座右铭》、司马承祯的《坐忘歌》,虽是古人的东西,但对我们练功、对脱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崔子玉说:“勿道他人短,勿说己之长。”让人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说自己长处,既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表现自己,也不要随随便便说别人搞自由主义。
“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当你给别人好处后不要指望别人来报答你,当别人给你好处后你不要忘了报答人家。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不要名实不符,要大智若愚。所以古人讲的也还是有意义的。只是因为受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用积极办法去对待它。
我们现在如何提高情趣呢?不要想那么高那么具体,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第一要练气功;第二要教功。把工作干好,给别人干点好事,为人民服务,把自己从“私”里面拖出来,往“公”字上靠,使我们的意识一层一层地高起来。
我们讲过意元体是混元气的特殊表现,如果意元体完全结合到低层次生命活动中去了,你的神就降格了,把意识降格了。只有将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一步步提高起来,意元体才能越来越灵敏,气才越来越精纯。
提高层次的本身就是陶冶性情,我们讲“超凡入圣达真”就是这么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高起来的。所以,提高情趣、涵养道德、保持中和之气,与我们提高练功的水平、练功的层次是完全一致的。
有的同学对练气功提高情趣不以为然,认为练练功人活着、生活快乐就不错了,这就是人对世界、对自身是全面的认识还是片面的认识的问题。
请您闭目养神,认真地想想大气场,满心而发,心想事成。祝:时时保持中和之性混元灵通!往期推荐:
明理复康、补气长功班欢迎您(附:庞师讲治病攻关)
庞师讲:化肿瘤、做科研的关键秘诀龐師教练员班講課——如何涵養道德(涵养道德之二)龐師教练员班講課——涵養道德綜述(涵养道德之一)“消遣”下肿瘤,享受康乐时光抓根本点(告别瞎忙乎)
光省心语以心印心幸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