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大儒荀子的君民观,二千多年后的我们仍然赞

发布时间:2022/9/12 15:02:12   点击数:

荀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通常我们所读的儒家经典是《论语》,它是孔子的弟子们所记载的孔子的只言片语,这种碎片化的语言造成的结果就是“岐义从生“。而《荀子》恰好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先秦伟大的思想家,系统地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论述,让我们有幸更深层次地认识儒家思想。

今天的人们对儒家思想有一个很深的误解,认为儒家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工具,但我认为,”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儒家思想“是一个被”打扮成儒家思想“的另外一种思想。这就好比坏人假扮成好人的模样做坏事,如果我们不谨慎分辨,就会放过坏人、冤枉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儒家思想的君民观是不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君主高高在上随心所欲、下层民众一定服从君主呢?《荀子》可以给我们答案。

1.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荀子.大略》

这一段讲的是:民不是为君服务的,君是为民服务的。这与二千多年后的我们所说的公务员应该“为人民服务”竟然不谋而合,与我们平时所想像的只会维护君主尊严、视君主为至高无上的“腐儒”大相径庭。现代人很难想像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竟会有这种观点。

2.世俗之为说者曰:“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是不然。……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桀纣非去天下也,反禹汤之德,乱礼义之分,禽兽之行,积其凶,全其恶,而天下去之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荀子.正论》

武王征商簋

这一段讲的是商汤灭夏和周武王灭商,这种以臣弑君到底对不对?荀子的说法是:对!

失去民心的君王不是君王,是“独夫”;“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的人会使“天下归心”,才是真正的天下人认可的君王。二千年后的我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其实是被欺骗了,真正的儒家思想主张的是“君权民授”。

3.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王制》

这一段是在反对官员的世袭制度,普通民众只要有德行有才华,一样有上升通道,现代人总认人古代人的思想是陈旧的、落后的,却很少有人知道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荀子就已经提出“唯贤是举”了。

4.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荀子·哀公》

看到这段话一定有人问:这不是唐太宗的名言吗?怎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荀子的书里?事实上这段话是唐太宗向荀子学的,我们不必惊讶,因为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这段话的原作者也不是荀子,荀子也是从他的古人那里学来的,所以原文是”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在儒家思想中,君民关系是以民为本,而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说以民为本。

5.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荀子·王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段讲的是君主如何取得民众支持:选拔贤能的人、推举有教养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帮助贫穷的人,让老百姓可以安稳地生活。其实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不也是这些吗?

儒家思想的君民观并不是我们所听说的,君主高高在上、民众服从君主。二千年前的《荀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儒家思想是君以民为本,权力来自于民众,君没有特权,只是“为人民服务”。荀子的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得到广泛的赞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75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