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讀荀子君子與小人之分
原文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荀子·不苟》)注釋
①能:有能力。好:美好。②醜:醜惡,不好。③寬容:寬厚容忍。易直:平易正直。開道(dǎo):啟發勸導。按:在引導、勸導的意思上,“道”後來寫作“導”。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以寬容易直開道人,用寬厚容忍、平易正直的態度啟發勸導別人。④恭敬:對人謙恭敬重。繜(zūn):通“撙”。節制。絀(chù):退縮。畏事:敬畏和事奉。⑤倨(jù)傲:傲慢,盛氣凌人。僻違:邪僻乖張。即喜歡搞歪門邪道,不合於正道和禮義。驕溢:本指人趾高氣揚、志得意滿的樣子。這裏是“對……驕溢”的意思。⑥妒嫉:因別人才能、地位、處境等在自己之上而怨恨仇視。怨誹:怨恨並誹謗。傾覆:使垮臺,搞垮。⑦榮:以爲榮,認爲榮耀。學焉:學於是,向他學習。⑧樂:以……爲快樂。告之:告知他(自己懂得的知識),即向他傳授知識。⑨賤:認爲卑賤,不屑於。⑩羞:以爲羞恥,覺得丢臉。羞告之:覺得告訴他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情。?是:這。分:分別。
譯文
君子若有能力很美好,沒有能力也很美好;小人若有能力很醜惡,沒有能力也很醜惡。君子若能力出衆,就會用寬厚容忍、平易正直的態度啟發勸導別人;若能力不足,就會用謙恭敬重、節制退縮的姿態敬畏和事奉別人。小人能力出衆的話,就會用傲慢自大、邪僻乖張的態度,趾高氣揚地對待別人;小人若能力低下,就會時時妒火中燒,憎惡仇視所有超過自己的人,誹謗中傷,總想搞垮別人。所以說:君子有能力的話,別人就會以向他學習爲榮耀;君子沒有能力的話,人們會很樂意告知他。小人有能力的話,別人不屑於向他學習;小人沒有能力的話,別人則會以告知他爲恥。這便是君子和小人的分別。
讀後感
君子和小人的分別,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和論述。荀子在此節比較有能力的君子和有能力的小人不同的表現,以及沒有能力的君子和沒有能力的小人不同的表現。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差,這是一種客觀存在。一個人才能超群,往往便容易恃才傲物,這本也無可厚非;倘若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在做人上又謙和低調,平易正直,無疑便達到賢聖的境界了。而一個人自恃其才而對他人傲慢無禮,趾高氣揚,恐怕就難以得到人們的尊敬。一個人才能和智識平庸,若懂得尊重他人,有敬畏之心,那麼也一定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和幫助;反之,一個人既無才能智識,又對比自己強的人滿懷怨恨之心,那麼就會做出些損人不利己的無德之行了。
荀子在不同的場合給君子和小人作過不同的定義。荀子反復強調的是,作爲一個社會人,如何對待禮義,便決定了其爲君子還是小人。禮義是維繫社會正常運行的規則體系,君子尊重規則,尊重他人;小人則心裏只有自我,說話做事絲毫不考慮他人,所以《荀子·性惡》裏說:“縱情性,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爲小人。”其實,“縱情性,安恣睢”(縱情任性、習慣於恣肆放蕩)如果建立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也不足以構成小人的特質;只是“出乎貪利爭奪”的“縱情性,安恣睢”,通常沒有任何底綫,無所不用其極,那麼這樣的小人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樣的小人橫行,必然是社會災難了。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授權
部分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諸君留言感謝諸位點讚
長按二維碼關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