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教师资格证新30天打卡Day02

发布时间:2021/8/4 14:02:09   点击数: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

30天打卡配套练习

第二天打卡Day02

以下是我们《30天学霸笔记》配套内容:

★教育学的发展

k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

K教育的萌芽阶段

考试题型

小学单选

中学单选

中国

(一)孔子

1.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作品:《论语》

2.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

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庶富教(立国治民三要素)②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培养“士”和“君子”,完善人格为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5)教育原则和方法:

①因材施教:孔子最早运用朱熹提出

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的启发式教学

③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教师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性

(二)《学记》乐正克收入《礼记》

1.地位: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思想:

(1)教育的作用:

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对个人发展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个体功能(2)教学原则:

①教学相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

②豫时孙摩: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集体教育

③长善救失:利用学生的优点来克服缺点

④启发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⑤臧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教师观:师严而后道尊

西方

(一)苏格拉底1.产婆术/问答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2.提出问题:美德是否可教(二)柏拉图1.著作《理想国》2.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三)亚里士多德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2.著作《政治学》3.主要观点:(1)教育目的:和谐发展;(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四)昆体良

(1)《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小学考情分析

题型

年份

单选题

6

下,下下,上下

单选题

1

下-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答案与解析

有教无类是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要求,属于儒家教育思想。故选A。

B项: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教育思想。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绝圣弃智的意思是弃绝智慧聪明,返归天真纯朴。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的教育思想。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以吏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秦代的国家政策,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A

2

下-13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答案与解析

我国最早记载和阐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论语》,故选B。

A项:《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不符题意,故不选。

CD项:《大学》《孟子》属于《四书》的内容。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B

3

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答案与解析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题干这句话出自《论语》,故选B。

A项:《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学记》中很多句子在考试中也常出现,注意和《论语》相区分,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大学》是《四书》之一,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理论著作。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B

4

上-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与解析

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故选A。

B项:孟子提出性善论。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荀子提出性恶论。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墨子提出了素丝说。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A

5

下-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答案与解析

题干中的话出自《礼记?学记》,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故选D。

A项:《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与题干描述不符,故不选。

B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与题干描述不符,故不选。

C项:《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题干表述不相符,故不选。

正确答案:D

6

上-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答案与解析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教学过程包括学、思、习、行四个基本环节。故选B。

正确答案:B

中学考情分析

题型

年份

单选题

9

下,上

上,下

上,下下

单选题

1

下-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与解析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故本题选A。

正确答案:A

2

上-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答案与解析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中国西汉时期成书的《学记》,而西方最早出现的教育学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晚于《学记》。故选A。

B项,《论语》是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集中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其中有很多教育观点,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内容,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D项,《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被称为“哲学大全”,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而非关于论述教育的专门著作。

正确答案:A

3

上-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答案与解析

《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选B。

A项:《论语》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思想的充分反映。《论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论语》属于古代教育“四书”的内容之一。不符题意,故不选。

CD项:《孟子》和《大学》均属于“四书”的内容,“四书”和“五经”成为宋代之后古代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B

4

下-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与解析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孔子关于教学原则的观点有:因材施教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学思结合原则、巩固性原则等,符合题意,故选A。

B项: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主张性善论,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人伦,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提出了“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A

5

下-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与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儿女前来投奔,哪里还用得着你自己亲自种庄稼呢?。整段文字前半句,强调教育中“礼义信”的重要性,后半句否定“稼”,体现了其施教内容脱离生产劳动。故选B。

ACD项: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为干扰选项,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B

6

上-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与解析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故选D。

A项: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王,即培养有智慧而且品德高尚的人。不符题意,故不选。

B项:为干扰项。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论雄辩家》的作者是古罗马的西塞罗。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D

7

下-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与解析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故选A。

B项:《论语》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不合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A

8

下-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答案与解析

我国的《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比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早了三百多年

正确答案:C

9

下-3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答案与解析

我国最早记载和阐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论语》,故选B。

A项:《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不符题意,故不选。

CD项:《大学》《孟子》属于《四书》的内容。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不符题意,故不选。

正确答案:B

准备教师资格证笔试

如果你对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的科目不了解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教务老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51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