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孔子一生不得志,死后为何广受推崇

发布时间:2021/8/13 22:13:36   点击数: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不受他人待见,几乎四处碰壁,数次感叹自身命不好,最后也只得欣然同意别人的“丧家之犬”的评价,聊以自慰。孔子肯定想不到,自己死后会广受推崇,成为很多人颂扬的对象,最后竟能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孔子为何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这归功于他门下弟子的不懈努力。子贡造势,居功至伟孔子与子贡的关系非常特殊,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子贡非常善辩,孔子则经常在这点上压制他,敦促其能均衡发展,而不是只会口舌之利;孔子又熟知他的才能,任由他出面解决鲁国被齐国入侵面临的危机,结果他取得“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辉煌成果。所以,子贡对孔子感情非常深,也十分维护孔子的形象和地位。陈子禽曾向子贡询问孔子“焉学”和“闻国政”的问题,子贡极力推崇孔子。子贡对孔子感情深厚还体现在为孔子守孝的事情上,是唯一一位为孔子守孝达六年之久的弟子:“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1子贡能力极强,除了常为鲁国和卫国之相,还非常善于经商,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富豪。因而,子贡凭借其强大的外交、治国和经商才能声名赫赫,周游各国时常常受到各国的隆重接待,所以孔子作为子贡最敬爱的老师,名声自然也水涨船高,让人不得不对孔子及其学说心向往之。“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意:辅助)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2这也正说明,再好的学说、物品和人物需要牛人去宣传,只有强大的参照物才能衬托出自身的价值和地位,否则很可能被忽视和埋没。子夏才高,为王者师子夏非常有才气,而且常有独到见解,诸如“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3等等,因此也常受到孔子的称赞,如子夏与孔子讨论《诗经》里的诗句,就受到孔子的赞赏,被认为可以启发自己。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4子夏比较贫穷,平时衣衫褴褛,穿着有如乞丐,加之终日沉默不言,被荀子评价为“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5。但是,子夏在教育方面非常厉害,其弟子数目众多,如吴起、魏文侯、段干木、田子方等人都是声名赫赫,尤其是后两人还被魏文侯尊为老师,而吴起与孙子并称为“孙吴”。“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6“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7可以说,子夏在教育方面的成就非常大,第一次将孔子的学说带到大国朝堂之上,并且取得了成功,使魏文侯仁人之名传遍诸侯各国,也对孔子及其学说的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传承不绝,学者不废孔子死后,弟子们分为八派,不过也没影响孔子思想的传播。如果说子贡和子夏使孔子名声更上一层楼,那么其他弟子则是孔子名声延续和扩大的基础。孔子死后,弟子们在鲁地坚守孔子的礼仪,并时常进行演练,从不曾中断,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一景,这些是孔子思想得以延续和传承的基础,也是对孔子其人的形象展示。“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8其中,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有些担任诸侯卿相和从事教学的人,对孔子名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9结语子贡和子夏两人直接使国君和大臣们开始正视孔子学说,使孔子在各国统治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他弟子则传承了孔子的学说,扩大孔子在民间的影响。这两者是孔子死后被推崇的原因,缺少一个都不足以使孔子的名声得到有效、长期的传播。由于弟子们不懈的努力,孔子在死后声名越来越大,再经孟子和荀子等人的宣扬,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孔子成了很多人打着的招牌。公子扶苏因此谏阻秦始皇不要坑杀诸生,说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10不管是不是儒生,都打着孔子的名号去行事,这也是后人认为秦始皇“坑儒”的原因,由此可见孔子在当时的影响力。注释:1和8.来自《史记·孔子世家》2.来自《史记·货殖列传》3.来自《论语·子张》4.来自《论语·八佾》5.来自《荀子·大略》6.来自《史记·魏世家》7和9.来自《史记·儒林列传》10.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明月照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53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