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读三字经之经既明,方读子考世系
原文第~句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出自《三字经》、王应麟。
原本解释
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作者见解
从前面居多内容可知,先学孝后少学(打基础),然后再读四书律己做人培养自己的品德,学五经了解做人的礼仪礼貌以及国之礼(礼),了解过往文化(诗),了解自然天道(易),了解国之策、流程形式(书),了解文化没落国家人民因心对于文化的行为和变故(春秋)。熟读四书五经了解自己、国家、自然(天)之道。
四书五经的基础上,由五子为代表创造出新的著作。研究人性、自然之道以及人之自然关系。人在自然之定位。五子著作以思想启蒙为主,五子之后很多的文人儒家思想都是以及为依据。后续的每朝每代的统治者和文人们都在探索国家如何长盛久安,百姓安康之法。
自经书子书之后再来看历史长河,我们会看到过去之人。他们所有人都在探索而以身试道。道治、无为之治、德治、愚民之治、天灾人祸等等方法和因素不停地更替,一个朝代换着一个朝代。每一个在废墟之上建立新秩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走了下去。
育儿
读四书五经、读子书可学做人之道,了解自己与自然的联系,明道知理。读史就好像在看一本教科书一样,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做错的地方。后一个朝代都在吸取前代的教训为了更好。而每一个朝代中每一个人遇到的事对于我们来说,若遇此(类似的事)当何为?
读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以史为鉴,从而找到新的路,优点要继承,缺点要铭记并改正。这些道理不管是用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是适用的。
结尾语
就像之前说的,因为现有孩子的学习压力以及理解问题。很多古书孩子很难有时间去看,也很难看懂。五子之书父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其中肯定是有很多能够适用于家庭的。
史书的话,孩子有时间的话是可以给他看看的。每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特色,朝代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此不是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凡善终者皆可研究其理。不得善终者又有哪些原因有哪些优点可以内省/学习?一部史书就像一条历史长河(时间之书)囊括了所有知识、时间、人和法则在其中。
先了解儒家治国基本思路后续人的路子和无奈想必也会有所了解。关于育儿的方法嘛,史书里,龙龙虎虎凤凤何其多?很多育人的道理也藏在其中,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教孩子的。当然了首先你得勾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然后才好教。要是他不喜欢,那就只能自己研究透再以现实生活之事教他了。
以上为我的了见解,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