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西南联大的哲学课究竟有多硬核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内迁云南,成立西南联大。
记得观看《无问西东》时,里面有几个镜头记忆尤深。当时的西南联大条件简陋,师生们在临时搭建的铁皮教室上课。下雨天,雨嘀嗒嘀嗒从房顶掉下来,师生们上课如常。警报拉响,敌机飞过,同学们躲进山沟沟继续上课,没人因头顶的敌机分神。
西南联大历时八年,其使命与抗战相终始,培养学生两千多人,其中就有八百多人从军参加抗战。
西南联大为三校合并,但三校之间合作无间,以兼容并包之精神,树学术自由之风尚。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奇。
这样的丰功伟绩,源于这里大师云集。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等大师,用他们富足的精神、自由的灵魂、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学识修养,为富有求知欲、好奇心的莘莘学子奉上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课程。
《西南联大哲学课》收录了冯友兰、汤用彤、贺麟的课程讲义及学术文章。我们有幸可以从中了解西南联大哲学课的面貌,了解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一睹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
立足原著,抽丝剥茧,彰显治学之严谨
冯友兰先生讲解子学时代,从探寻子学时代的开始,到对子学时代每位先哲的思想的论述,无一不是立足于史料,立足于先哲们的著述。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史自孔子始,孔子之前中国没有系统的哲学思想。
一是因为上古时期为贵族政治,贵族执政任事,少有功夫著书。既执有政权,又有理想,亦可发为“政教典章”,不需要必著书。而庶人不得参与政权。
一是因为春秋到汉初,为一大解放之时代。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及经济制度皆有根本改变。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吕不韦以大贾而为秦相;汉高以匹夫为天子……大解放、大过渡、大变革造成当时思想言论大自由。
孔子之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孔子本人虽亦未“以文字为一人之著述”,但就其门人所记录观之,孔子实有有系统的思想。
由此可见,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实占开山之地位。
论及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冯友兰引证《论语》《汉书》《庄子》《左传》《国语》《说文》等著述,深入剖析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占极高地位的原因。明确指出是因为孔子是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以教育为职业的“教授老儒”;孔子开战国讲学游说之风,创立至少亦发扬光大了中国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之阶级。
旁征博引,中西方哲学及各思想流派之间比较梳理。知识之渊博,思想之深刻,论述之全面,今人叹服。
不同流派之比较
冯友兰把孔子与墨子相比较,论及墨学不行于后世的原因。
墨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
但《史记》对墨子记载极简略,墨学不行于后世。
相反,孔子被尊为“至圣”,儒学一直流传至今。
究其原因在于,墨家哲学与儒家哲学之根本观念不同。
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而墨家则专注重“利”,专注重“功”。
孔子之所以欲干预政治,乃以“应该”如此。孔子乃无所为而为,墨子则有所为而为。“功”“利”乃墨家哲学之根本意思。
凡事物必有所用,言论必可以行,然后为有价值。否者皆为无益或有害,皆当废弃。
冯友兰说,墨子的学说谓吾人应牺牲一切目前享受,以达将来甚远之目的,则诚为过于算账。墨学不行于后世,此或亦一故也。
中国先哲与西洋先哲之比较
冯友兰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但孔子是使学术普遍化之第一人,为士之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系其发扬光大者,其建树之大,盖又超过苏格拉底。
孟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
“匹夫有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盖无天子荐之,则不能先为相以自试,不能施泽于民,民不归之也。”此理想与柏拉图《共和国》之主张相似。
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沉博亦似之。
同一流派人物思想之不同
至汉末,世人将《老子》庄学化而并称《老》庄。冯友兰则认为,实则《老》自《老》,庄自庄。《老》学注重求不毁不挫之术,庄学则“外死生,无终始”。《老》学述应世之方法,庄学则超人事而上之。
同为儒学代表人物的孟子和荀子也不同。
孟子荀子都尊孔子。但孟子注重孔子之德,荀子注重孔子之学。
孟子哲学有唯心论倾向,荀子哲学有唯物论倾向。
孟子谓人性中本有善端,人皆可为尧舜。荀子谓人之性恶。
《西南联大哲学课》一书将冯友兰先生对子学时代的纵论与梳理,汤用彤先生对汉魏两晋时佛教传入与玄学融合的研究,贺麟先生对宋明理学的论述,从古至今进行排序,让读者对中国哲学发展史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也让我们从中看到大师们治学的严谨以及他们在民族危亡之时屹立不倒的身影。
西南联大哲学课西南联大通识课冯友兰等著中国哲学脉络天地出版社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37.7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