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荀子锲而不舍,积善成德
他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
最后一位大师
是先秦思想的
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他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位
世界级的哲学家
有人说他是儒门异端
有人说他是法家
有人说他是黄老思想家
有人说他是经师
有人说他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
他的学生后世显名者不多
但是,其中两位,帮助秦始皇席卷天下,统一中国
他也因此被猛烈抨击了多年
他被作为孟子的反面
他提倡性恶论
这成了他最显著的“标签”
他的书被称为“学人之书”
他被称为辞赋之祖
他三为稷下学宫祭酒
两为兰陵令
(稷下学宫祭酒相当于现在国家社科院院长)
他,就是荀子
简单的标签化、片面化的看待荀子,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误解
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人和事才能让我们尽力的恢复事物本来的面貌
而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正是我们要向荀子学习的
荀子是谁?
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文化的最后一位大师。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有的说他是法家,是黄老思想家,有的说他是经师,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他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仁人之兵。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他最著名的两位学生就是李斯和韩非子。
荀子其人,质朴明敏,耿介自信,为正理平治致其思,为济世拯民劳其神;荀子之学,根本六经,枝叶诸子,为迂阔故常求其切,为天下纷纷理其乱。对于《荀子》这样一本经典,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阅读?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读《孟子》之益处在发扬志气,读《荀子》之益处在锻炼心能,二者不可偏废。”牟宗三也说过类似的话,意谓“悟道尊孟轲,为学法荀卿。”
今天,我们该向荀子学什么?
我们总是被教导说要热爱学习,好好学习,我们也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好像没有认真的学习过“应该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学习成了我们的一个盲点,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为学法荀卿。
读书、上课、乃至我们现在最火热的在线学习、知识付费,都是学习的不同方法而已。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之道应该是怎么样的。
知识付费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技能恐慌的直接表现,但是如果知识只是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其实这之上就是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知识只是其中的最不重要的一环。
说回来,荀子的成就就是他的学习之道最好的体现。荀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到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百家争鸣的末期,历史需要一位能够汲取各家精华为我所用,而又能建构起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的人出现,而荀子承担了这个使命,所以,他也就成为了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师和集大成者。
荀子的学习之道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克服片面性,以全面、整体的视域认识、评价和破解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可能描述森林的原貌的,《解蔽》中说:“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解蔽》)。与之相应地,荀子在《非十二子》等篇中认真总结、分析了此前各家学说各自的片面性,并自觉地吸收、融汇各家之长,力图达到对人、社会和世界的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建立起更合理且更有现实效应的理论体系。
2、问题意识。问题是引发兴趣和学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学习只能是盲目的和随意的,效率也会非常低。任何的学说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对学说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读书无异于盲人摸象。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思维的高度和广度,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框架,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本意,同时自己的收获也会更大。
那《荀子》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阅读《荀子》,需要将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时代的共同课题的把握相结合,这一点涉及到对《荀子》一书的问题意识的了解。元代刘埙在《隐居通议》中说“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所谓问题意识,即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眼目”。那么,荀书的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说起《荀子》,人们最容易想到其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的差异,或谓一者重礼,一者重仁等,这种想法当然合乎情理也有理论意义。不过,孟荀皆面对着天下大乱、重建秩序的共同课题,因此,如何将具体论点之“异”与时代课题之“同”结合起来,便更容易读出荀子思想的用心与特色。事实上,孟荀之异虽然表现在各种具体的观点上,但其问题意识却是从如何化解秩序重整的时代课题中引申出来的。换言之,对同一课题的疏解,孟荀之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方法之异。如此看来,性善、性恶,言仁、言礼等,并不是孟荀的问题意识,孟荀的问题意识乃是治道的实现问题。
3、精诚专一、坚持不懈、学以致用才是真学习。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在批判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被批判对象的片面性、解决问题的边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的问题。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一把锤子敲掉所有的钉子,目的是通过批判进行吸收、综合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也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什么要成为集大成者?
工业社会的思维说到底,其实人的工具化属性更为重要,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作为工具的价值。但是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的学术分科越来越精细化,甚至一个大的学科下面有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细分的学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本身可能无可厚非,但是近代以来,为什么基本在没有出现过通才型的人物?因为我们顺着细分的学科一路走来,再没有了整体性的思考,缺少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这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完全超出我们想象的发展速度,跨学科、跨界,在不同学科之间找到连接点,却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新形态之一,这种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其实就是最为明确的问题导向,这些技术的结合和融合为我们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才是关键。
我们现在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其实,复合型人才也就是集大成者,能够快速吸收各家、各行的所长,切实有效的定义问题、利用可以综合利用的各种手段解决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为稀缺的人才,这也就是上文梁启超所说的荀子的特长“心能”。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跨界、需要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快速学习、快速解决问题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集大成者”,《荀子》一书能让我们找到这种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
《荀子》怎么讲?
《荀子》一书共32篇,综观全书,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凡自然、社会、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皆有涉猎,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本次《荀子》的课程共30讲,将对全书基本进行每篇的精讲,并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的学几句古文,目的在于用经典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读懂《荀子》:锲而不舍、积善成德、学会学习、学会成为一个集大成者。
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人定胜天——荀子这样说命运1.1出身不由己,后天亦可改1.2怨天尤人,乃无知者所为1.3君子贫穷要志广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5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第二章化性起伪——荀子这样说人性
2.1人性本恶,人为可善2.2弃恶扬善,改造本性2.3情欲难逃,可以束缚2.4积善成德,勿以善小而不为2.5人情不美,不可不防2.6切勿凭己好恶行事2.7君子小人细节中2.8君子之交淡如水2.9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第三章端然正己——荀子这样说品格
3.1端正自己,不为利所诱3.2身正心平,流言自破3.3温和敦厚,做人之本3.4君子善于诚3.5贤而能容,有容乃大3.6君子耻于不信3.7君子慎独,贵在自律3.8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第四章无礼不生——荀子这样说礼仪4.1谦逊有礼,强于戈矛之利4.2富而不骄,灾祸可免4.3人子当敬爱父母4.4良言入耳三冬暖4.5贵有师法,身正为范4.6和睦协调,团结才能强大4.7夫妻循礼,百年好合4.8独断专行得不到人尊敬4.9谨慎言行,以免招祸
第五章学而不已——荀子这样说治学5.1活到老,学到老5.2学海无涯,不可自满5.3人贵有自知之明5.4反省自己,知明无过5.5学习可以改变命运5.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7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5.8博采众长,为我所用5.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5.10信固然信,疑亦是信5.11持之有据,论之成理
第六章锲而不舍——荀子这样说恒论
6.1专心致志,不可朝三幕四6.2远离浮躁,万事可成6.3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6.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5韬光养晦,坚韧不懈6.6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七章物至而应——荀子这样说应变7.1泰山崩于前而不惊7.2能屈能伸方为智者7.3避己之短,扬己之长7.4未雨绸缪,有备无患7.5与世并行,接物随世7.6事有两面,权衡利弊7.7福事则和,祸事则静7.8祸患皆源于细微7.9把握时机,见机而作
第八章好荣恶辱——荀子这样说荣辱8.1贪图安逸,自毁前程8.2先义而后利者荣耀8.3争名逐利引祸端8.4知足者长寿,忧惧者短命8.5当做君子,勿做小人8.6身外无一物,万事皆平常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