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爱智读书会荀子第五场回顾

发布时间:2018/1/9 21:17:39   点击数:

爱智读书会——《荀子》

第五场回顾

时间:12月1日(周五)晚8点-10点

地点:主楼theMainBuildingA

指导人:吴宝红(北京师范大学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2月1日晚上8点,哲学学院年秋季学期《荀子》第五次读书会讲座于主楼A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爱智者协会举办。《荀子》系列读书会领读人为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吴宝红师姐,负责人为爱智者协会宣传部部长何涟,与外事部部长李可安。多位哲学学习者爱好者前来参与讨论,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本次阅读的内容为《性恶》篇,承接上一场读到的地方,从第四段“问者曰:“礼义积伪者”……”一句开始直至本篇末尾。同学们先一起疏通了一遍本篇的句意与重点词意,随即各自针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众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同学们首先对第五段的内容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却难以达成一致。吴师姐引导性地提问,以“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开头的本段到底在讲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明确了本段中,荀子是想论证即使人人能成圣,但人依旧是性恶的原因。接下来他展示了这样一个推导过程,人可以为禹有三个原因,一是“人有可以知之质,可以能之具”,二是“仁义有可知之理,可能之具”,三是“能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致”,但是“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意思是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条件,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专心为学,成为圣人。

接着同学们对“知之质,能之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对各个版本注解的学习以及多方面的探讨,我们与师姐达成了一致,将“质”解为材质,主要为人的智力因素;将“具”解为条件,主要为人能去知仁义法正的内在条件。而“人皆有”的“皆”不在于个体之间的完全同一,而是强调人类群体有一个统一的基础。

最后我们梳理了后文中的圣人、士君子、小人、役夫之知,以及上勇、中勇、下勇者。吴师姐还给我们留下了问题,“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这句话中,性质美与性恶是否冲突呢,本篇中的各个“性”分别指的是什么,她希望我们在读书会之外也要深入思考。

两个小时的《荀子》读书会圆满落幕,这是一场充满了思辨与交流的盛宴,在领读师姐的带领下,同学们都收获良多。

供稿|周立言

供图|段研

编辑|何涟

与智慧为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爱智者协会

since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46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