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洪涛讲荀子礼仪就是各人做好各人本

发布时间:2018/4/3 21:54:06   点击数:

第一节

礼仪就是各安其位

同学们,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今天上午,洪涛老师与山东省诚信建设促进会(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下属单位)会长王继新先生、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任辛成志先生以及我的助理杨玲娇女士进行了三个小时的沟通和交流。

王会长讲到: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十分严重,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难题,所以在全社会倡导诚信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社会稳定的真正“规矩”

洪涛老师以为就诚信本身而言诚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诚信缺失只是众多社会问题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礼、义、仁、智、信的缺失才是导致社会问题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当明白礼、义、仁、智、信才是维持社会平衡和稳定的真正的“规矩”。

“礼”的表现形式就是各人做好各人本来的样子。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个人远离了“道”,就会讲“德”;当“德”也没有了,就会讲“仁”,“仁者爱人”,爱到最后就变成了没有人爱,“仁”自然也就没有了;二战时期,美国国务卿本杰明说过一句话:“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是彻彻底底地没有了“仁”,也没有了“义”;当“义”也没有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开始谈“礼”,彼此之间确立一个基本准则来维持基本的社会稳定。

不讲“道”,而只谈“礼”,绝不是圣人所希望看到的。因此,子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因此,我们只有各人做好各人本来的样子,才能让社会这个“大群”实现良性的运转,从而恢复到本真的“诚信”状态。

做好自己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你是一个卖油条的,当你看到老人买你的油条时,你就应当想到这些油条就是给自己的父亲母亲吃的,由此也就不会往油条里加地沟油或者洗衣粉之类的东西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链条,当整个社会都不讲“诚信”的时候,可以想见我们欺骗和伤害别人的父母、儿女时,别人也会欺骗和伤害我们的父母和儿女,这难道不是一个恶性循环吗!我们吃的恶果不就是自己亲手栽下的吗!我们的亲人不就是被我们自己所伤害的吗!

在这个世界上,你只属于你自己,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因此,做好你本来的样子,才称得上是讲“礼”,在此基础上再做到礼、义、仁、智、信,厚德载物,实现最终的得道、悟道、行道,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逻辑就是做好自己,通过个人的奋斗不断感悟天、地、人的三个大道,同时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觉悟与跨越,改变自己的文化属性,进而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

一人好世界

荀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

君主要像个君主、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兄长要像个兄长、弟弟要像个弟弟,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说荀子的这一言论是糟粕,但是同学们可以去想一想,当一位父亲都不能批评自己的儿子了,那还有什么父亲的样子呢?当儿子被父亲批评两句,要么跳楼,要么拿刀砍伤父亲,也哪里还有儿子的样子呢?我们应当时常扪心自问:我是一位父亲,我做到当父亲的本分了吗?我是一个儿子,我做到当儿子的本分了吗?我是一位丈夫,我做到当丈夫的本分了吗?同时,我还是一位领导,我做到当领导的本分了吗?一句话,一人好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第一个要务就是守“礼”。

化民成俗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天底下的事物纷纭复杂,每一类事物都有他们各自的规律和道理。用各类事物的法则去治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用统括一切的法则去治理万事万物,从始到终,周而复始,就像圆环没有头一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果舍弃了这个原则,那么天下就要衰微了。

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礼义,是天下大治的本源;君子,是礼义的本源。因此,在《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就是治理天下,如何治理天下,就是向君子学习。

中国的圣人之道

学习研究礼义,熟悉贯通礼义,积累增多礼义方面的知识,极其爱好礼义,这是做君子的开始。君子要从做好自己的本分开始,当我们在挣钱和求生当中遇到困境时,不应当投机取巧、背信弃义,而应当扪心自问: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吃一口饭的吗?就是为了一口饭而活着的吗?

有多少学生是为了天下的正义和公理而去考政法大学?有多少学生是为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去学智能物理?又有多少学生是为了造福一方水土而去学习哲学?

我们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呢?父母辛辛苦苦地将孩子拉扯大,就为了让他有口饭吃,有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吗?

一个人若想做君子,首先从有理想开始。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理想就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良相”可以辅佐天子,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而“良医”则可以让天下的含灵(人)摆脱身体之疾。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信什么都可以。可洪涛老师告诉大家,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尊重自己父母、领导和老师,成为圣人。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不学礼,无以立也

天地生养君子,君子治理天地。君子,是天地的参赞,万物的总管,人民的父母。没有君子,那么天地就不能治理,礼义就没有头绪,上没有君主、师长的尊严,下没有父子之间的伦理道德,这叫做天下大乱。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从始到终,从终到始,它们与天地有上下之分是同样的道理,与千秋万代同样长久,这是中国人的根本。所以丧葬祭祀的礼仪、诸侯定期朝拜天子的礼仪、军队中的礼仪,其道理是一样的。使人高贵或卑贱、将人处死或赦免、给人奖赏或处罚,其道理是一样的。

君主要像个君主、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兄长要像个兄长、弟弟要像个弟弟,其道理是一样的。农民要像个农民、读书人要像个读书人、工人要像个工人、商人要像个商人,其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没有断根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孔子讲的“不学礼,无以立也。”

讲到这里,同学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洪涛老师在很多次演讲中都用到《一人好世界》这个题目了吧。“一人好世界”是在任何一个阶层和行业都亘古不变“理”,也可以说是万古不变的“宗”。“一人好世界”是“礼仪”在人间做出来的一个卦象,这个卦象就是各人做好各人本来的样子。

第二节

本份“无心”的夫妻才有百年好合

荀子曰:“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

荀子说:“男女结百年之好,要按规矩行事,如果不顾及礼仪,那就无和合之好而有争色之患了。”

现任变前任

现今,有多少年轻小伙子和姑娘还没有结婚就同居了呢?洪涛老师曾看过一部电影《前任三》,男女主人公成人后脱离了父母的视野,任由自己在灯红酒绿、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处处充满陷阱的城市中肆意地生活。其实,在任何一个地方,机遇和陷阱都是并存的,如果你无德,就必然不能厚德载物,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农村的聘礼讲究“旧钱论斤称”,即男方家给的“彩礼”只能是旧钱不能新钱,因为旧钱比新钱轻,自然可以多得一点。在农村,有的人家嫁女儿,“彩礼”要“论斤”称,有的甚至要到“三斤三两”,折合人民币十三万元之多。

我们可以想象,在城市,男男女女见了面就“开房”;在农村,娘家不论夫家贵贱,大要“彩礼”,这样的社会风气,这样的做法如何能换来和合之好呢?

每天我们都听到大量诸如此类的悲剧,它们之所以此起彼伏地上演是因为婚姻大事、百年之好完全被荷尔蒙和利益所充斥,这些思想“简单”的男男女女丝毫没有顾及对方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物质条件、文化追求,更不要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没有“和合之好”,只有“争色之祸”,那么多的现任变成前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万物处在同一个宇宙,形体各不相同,它们不可能主动迎合人的需要,但是对人都是有用处的,这是客观规律。人类同样如此,虽然群居在一起,同样有追求,但是思想和原则不同,同样有欲望,但是智慧不同,这是人的本性,人们对此也都认可。

智者和愚蠢的人都一样认为糖是甜的,觉得钱是好的,觉得住在大房子里更舒服。虽然智力不同的人在这方面的认识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个人所认可的事物是不同的,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区别。

争夺必引祸乱

有人把住大别墅当作最高的人生目标,有人却把有工作做、有书读、有音乐可听当做最美好的生活。如果人的地位相同而智慧不同,谋求私利而不受惩罚,随心所欲而不碰壁,人们就会奋起竞争,求取私欲。如此,有智慧的人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治理呢?所以老子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是圣人的标准,但是毕竟所有人对好东西的认可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的层阶、境界、追求、理想不同,心中对最重要的东西的定义也一定不同。

如果没有了礼义,买不起就会去抢,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有智慧的君子也不能管理,高官想要做政绩是不可能的,想取得成就就更是非分之想,而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人群不再有差别。那么,我们真的能够消灭阶级差别吗?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想要消灭这种差别,但是都没有成功,如果一旦真的消灭了这种差别,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还怎么能够显出有情怀和没有情怀,怎么能够显出有理想和没有理想,怎么能够显示出哪个是正人君子哪个是卑鄙小人呢?

如果不能做出分别,有好的东西大家一哄而上,就会招致祸乱,社会分崩离析。而且如果正局和正厅的工资没有分别,又怎么确立关系?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的工资是一样的,我凭什么要听于你?没有君主统治臣子,没有上级管理下级,天下的祸害就会因为个人的为所欲为不断发生。人们需要和厌恶同样的东西,都想要钱,都不想干活,然而干很少的活又能赚很多钱的工作肯定少之又少,所以,只要人们想要,就会发生争夺,进而引来祸乱。

“江湖”的规矩

各行各业的人联合起来才能制造各式各样的产品,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精通所有技艺,一个人不可能从事所有的职业,所以人不可能离群索居,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利益追求相同,认知道义相同的规则,人与人之间便不能相互依靠,逐渐就会陷入困境。同理,如果群居,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在一起了,但是没有名分,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争夺,使人们陷入困境。

争夺,就是灾难,所以中国人讲“不争而善胜”。前提是你要强大,强大了才有资格谈“不争而善胜”。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走心的民族,是一个“让”的民族,但是一旦形成竞争,中国人又是最能争斗的民族。中国人最有智慧,最有心眼儿,一旦争起来就会争个头破血流。

所以,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让下属竞争上岗,这个企业一定不安稳,甚至很快走向灭亡。中国人只要争起来,就忘记了道德,忘记了仁义,忘记了法度,只剩下了不择手段。就这一点,历史上诸多例子可以证明,同时历史也终将证明人性一直没有变过。

要想消除这些祸患,免除这些灾难,没有比明确每个人的名分,让人们结成群体更好的了。如果强暴的威胁弱小,聪明的欺辱愚昧的,老百姓不听领袖的,年轻的轻蔑年长的,在位的人不根据礼仪道德来治理国家,治理团体,年老体弱的人最后就会有无人赡养的忧虑,所以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即是说父母最怕的就是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身强力壮的人不要觉得自己武术很高就为所欲为,你要明白还有有更厉害的人可以打败你,可以任意欺负你,这是没有礼仪的“江湖”所遵守的规矩。

本分就是礼

做事儿、干活儿是人们厌恶的,功名和利益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个人的职能没有名分的规定,很多事情做起来没有羁绊,那么人们就会去争、去抢,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责权利”,不明白什么是“分”。“功成而弗居”是圣人,而普通人要拿工资,拿不到就会罢工,就会造反。

制定好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好各人的本分,责权利因果相符合,人们还会争吗?这就是“礼仪”。所以,荀子说男女的结合,夫妇的区别,娶亲出嫁,定亲送礼,没有礼仪的规定,人就会有失去配偶的忧虑。天下的财富一定是二八法则,即两成人掌握了八成的财富,而八成的人分的只是两成的财富,如果谁手里的钱多就可以合法地娶很多媳妇,没有了礼仪的约束,没有了“一夫一妻制”的规定,那么七成人就会找不到媳妇。

所以,本分就是礼,礼在我们身上的表现形式就是各安其位,即各人要做好各人本来的样子,而没有互相指责。

做好自己,成就别人

洪涛老师说过只有本分“无心”的夫妻才得百年好,“无心”就是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只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那么,如果我做好了自己,老公还是出轨要怎么办?荀子是韩非、李斯的老师,法家是从荀子这里发展而来的,所以没有防止小人之恶,你就称不上君子。在以前的课程中,我曾经讲过,惩治小人之恶是君子的大善。

我们讲“男主外,女主内”,身为女性,为什么一定要洗衣做饭,做好家务?我们要知道,天底下做得好的董事长,一定是经常处于打扫卫生的状态,下属的事儿他不管,也不能管,一管就乱,因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妻子是一个家庭的董事长,翻翻口袋闻闻味道就能够了解丈夫的一言一行,所以洗衣做饭是最高明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无为无不为”。“无心”就是“有心”,而“有心”也是“无为无不为”,这就是全方位的、无形的、强有力的控制和成就。

我们一定要时时谨记自己的本分,人们都说“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骗人的。婚姻不是经营,而是做好自己成就别人,从而让自己的家庭幸福。白首偕老,是爱情的唯一指向,是婚姻的唯一归宿。如果不是,还请认真反省自己。

相敬如宾的典故

什么是“相敬如宾”?相敬如宾会得到什么结果?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对他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大家要明白,如果你的妻子不崇拜你,不发自内心的尊敬你,而是看不起你,那就谈不上爱情,两人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鞠躬频致谢意。我们现在一提到妻子跪在丈夫面前,就觉得这是卑贱,这是男女不平等,但是如果你身为妻子,你不敬你老公,你的老公怎么把你敬为董事长,身为丈夫,你不敬你的妻子为董事长,她怎么可能让你当总经理。

郤缺夫妻俩相互尊重,相敬如宾,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生活自然幸福美满。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本分“无心”各安其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不畏艰险,一往无前,攻城略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上一往无前。女人只有以“大地”自居,男人才能让“大地”焕发出无限光彩。反之,只有“大地”无限风光才能让男人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君子”是指女子,女子厚德载物,亦是“君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夫妻相敬如宾才能生出和气。而阴阳相交有和气的时候,才能生出天地间的万般灿烂,子孙满堂。今天要告诉大家,礼仪就是各人做好各人本来的样子。礼仪就是各安其位,本分“无心”的夫妻才能百年好合。

作业

你怎样理解只有本份“无心”的夫妻才得百年好合?

学员心得感悟

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人民的名义》中的两组反面例子:

第一组:吴老师和高育良

一、吴老师死要面子,活受罪。她做为汉东政法大学的文史学教授,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纵然知道高育良有了情人,有了小三,纵然她明白自己的情路已断,但她太爱惜自己颜面,还想和高育良维持表面的互相尊重,还想在自己女儿面前上演“相敬如宾”的父母,还想在学生面前展现师德,还想在外人面前和高育良表演“模范夫妻”。

二、她想利用高育良,利用他汉东省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身份和地位。一方面,为她的亲属安排工作,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另一方面,她在外人面前用了那么多年的政法委书记妻子的名头,她不想失去,想依然想获得他人的羡慕,维持她仅存的尊严。简言之,她想一直做官太太,保持自己在周围人中的优越感。

三、她和高育良狼狈为奸。高育良参与的违纪违法问题,她不仅知情,还为高育良出谋划策,帮着他分析形势。她甚至亲自出马以她女儿和候亮平的同学情分劝候亮平放祁同伟一马,还说高育良和小高的照片是别人的诬陷。

第二组:梁璐和祁同伟

梁璐的婚姻是自己为祁同伟下套设局的结果,梁璐明知道祁同伟爱的是别的姑娘,为了得到这个男人,她动用他父亲手中的权力,把祁同伟这个天之骄子分配到了偏远地区的司法所,她要让祁同伟回来求她,挽回自己这些年没有追上祁同伟的面子,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权力,她知道祁同伟没得选,只有靠她才能从那个偏远的地方出来。

之后遂了自己的心愿,祁同伟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在操场上的一跪,梁璐是荣耀了,多少人羡慕她嫁给了一个有为青年。她也认为自己套住了祁同伟,但她真的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她不知道那一跪对于祁同伟而言意味着什么。他跪的不是梁璐,也不是赵立春家的祖坟,而是将其圈入牢笼无法挣扎的游戏规则。他给那些摆布命运的手跪下了,这一跪,祁同伟已无羞耻之心,更谈不上什么尊严。

之后梁璐婚姻的不幸,颇有点报应的意味,尤其是在她和吴老师谈话的时候,吴老说对她说:“难道你当年不是用你父亲的权力才得到祁同伟的吗?你不就是为了追回自己的颜面吗?”这点足以看出她的阴暗,就算后来祁同伟和高小琴明目张胆地在一起,她也只能隐忍,还是为了面子,为了厅长夫人的荣誉感。

文字大部分复制的,但我觉得切题,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两组例子可以做我们的反面教材,复制一些文字来共享!(一剑惊鸿)

所有作品均为“洪涛经典时空”原创首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音整理

杨玲娇刘龙祥|中国孝心网编辑中心编辑

程虎跃|山东儒学传播公司产品经理

插图|网络

编辑|版式千年老妖

赞赏

长按







































补骨脂酊能不能治疗初发的白癜风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52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