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学先哲语录

发布时间:2019/10/12 20:43:02   点击数:

原文《荀子: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学先哲语录2)》写于-09-10

李克勤(jixuie)题记:人的欲望有多大,为什么要节制欲望?古代先哲早有精辟论述。荀子就是其中之一。

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有两个学生,李斯、韩非子,两位是著名的法家。

《荀子正名》指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性,是天然的;情,是性的本质;欲望,是情的反应。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以想要的东西当作可以得到的,从而去追求它,这是情感必不能免的现象;以为可行的而大行其道,这是智慧必定会做出的结论。按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了。荀子并不止步于此。“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所以即使是普通的看门人,欲望也不可能去掉,这是由人性所具有的。即使是高贵天子的欲望,也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然而,欲望虽然不可能全部满足,却可以接近于全部满足;欲望虽然不可能全部去掉,但对欲望的追求却可以节制的。“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欲望本身虽然不可能穷尽,追求者却还是能接近全部满足的。欲望虽然不可能全部去掉,但追求的东西却是不能全部得到的,考虑到这一点,善于思考者就会打算节制自己的追求。荀子讲得多么富有逻辑力量啊!从而他的结论,也就令人信服了:“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由此可见,人的欲望的正道应该是这样的:人的努力进取,至多只能欲望的部分满足,而不可能达到欲望的全部满足;那么人只能退一步,如果人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天下不就是这样的吗?天下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果物欲横流,那么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不正常的景象就出现了。谁能够说世界是那样的呢?所以,“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一句话,人如果不懂得节欲,而是纵欲,那将会是灾难,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如此。学习到此不禁想起爱因斯坦曾经多次谈到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名言:“人们能够想他所要的,但不能要他所想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的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Philosophershavehithertoonlyinterpretedtheworldinvariousways;thepointistochangeit.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白癜风精细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05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