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助力笔试攻坚战,常考人物知识点速记

发布时间:2018/8/4 20:56:29   点击数:
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虽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多的人物和理论,怎么可能会记得清清楚楚,不出一丝差错呢?但为了让自己多那么几分,顺利通过笔试,面对这种情况还是要想点招儿啊!

林林君今天就把考试中经常考的人物单独“拎”出来,郑重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好好认识认识,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他们隆重登场吧!

斯金纳

相关考点

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了小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实验,并得出了自己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而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提出了正强化(激励)、负强化(惩罚)、呈现性惩罚和取消性惩罚的概念。这些概念在选择题中经常考查,要注意区分。

2.程序教学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

3.行为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successiveappoximation)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相关考点

1.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并用冰山作比喻,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冰山理论”。并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用他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精神病的成因。

2.儿童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3.遗忘的压抑说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既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也不是由于经验的干扰,而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恐惧感、罪恶感的隐私总是被设法压抑而造成的遗忘。

孟子

相关考点

1.思孟学派

人们通常把子思和孟轲视为一派,这就是著名的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关于思孟学派,他们提出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考试重点,考生要记住。

2.内发论的代表

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

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3.“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

另外孟子还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4.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

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进

“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

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专心致志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5.社会分工与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轲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

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荀子

相关考点

1.“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因此他认为应该以“礼”来约束。

关于荀子的性恶论,考试中就只以性恶论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会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   

2.教育漫话和绅士教育

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也是考试中喜欢考的考点。另外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洛克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有巨大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因此他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马卡连柯

相关考点

1.论集体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十分注重集体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有: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特别是平行教育原则,要求教师要把通过集体影响个人与通过个人影响集体结合起来,反映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平行管理的管理模式。   

2.相关名言考查

例如: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苏格拉底

相关考点

1.产婆术

苏格拉底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又称之为“谈话法”或“问答法”。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2.启发式教学

正是因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成为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3.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古代其他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所不同,他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结论就是: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泰勒

相关考点

1.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就是要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这也衍生出了按照课程目标对课程进行评价的目标评价模式。泰勒最早把课程评价引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过程的环节之一。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布拉姆

相关考点

1.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2.掌握学习

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现在这十位朋友已经介绍给大家啦,如果一下子记不住,可以点击收藏,有时间就看一看,相信你就会把他们记得牢牢的啦!

牛逼林

赞赏

长按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1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