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曹峰从文本到思想出土文献所见黄老道
关于作者
曹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曾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已出版著作(包括译著、编著)16种,发表论文余篇,译文40余篇。相关著作入选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首席专家。
文
曹峰
来源:《文本与思想:出土文献所见黄老道家》(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黄老道家作为道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端于先秦时期,盛行于秦汉之际,转型于魏晋之后。与老庄道家相比,黄老道家有比较浓厚的政治情怀,有比较具体的政治理念,有比较成功的政治实践,也有比较深远的政治影响。然而,说到道家,无论是学界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首先想到的都是与政治和现实拉开距离,以批判者面目出现的老子、庄子等道家人物及其思想。这有很多原因。首先,两汉以后,政治理念和实践的承担者主要是入世的儒家,作为儒家文化的补充,以出世形象示人的老庄道家更易受到重视。其次,黄老道家的很多重要观念,例如天地人一体同构的宇宙观、顺应自然节拍的生产生活模式、用阴阳五行编织起来的世界图景、对大一统政治格局的维护、对一君万民政治体制的推崇、对无为因循政治理想的向往等,其实已经被汉以后集大成式的儒家收入囊中,消化于无形之际了。最后,20世纪以来西学背景下的哲学史研究方法,有将丰富生动的思想现象教条化、机械化理解之嫌,学者们倾向于从文献中寻找纯正的、“哲学性”强的内容,哲学史成为干巴巴的几条线索,儒家就是孔、孟、荀三点一线,道家就是老、庄两点一线。黄老道家在道家哲学史中只能占很小的篇幅。这种有所选择、重点突出的叙述方式虽然其来有自,但会使今天的读者误以为这些思想主线和代表人物,天生就已经具备明确的哲学意识和完善的思想结构,而那些观点不够鲜明、结构不够清晰的文献与思想,例如与黄老道家相关的传世文献《逸周书》《管子》《吕氏春秋》《大戴礼记》《淮南子》《鹖冠子》等,很难得到系统的研究,而事实上,正是这类文献,反映着时代真实、复杂的面貌。
正因如此,那个曾经被汉初司马谈视为无所不在、无事不宜,可以融汇百家之长的黄老道家,在今天已经变得支离破碎、面目不清了。实际上黄老道家才是战国秦汉之际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道家,目前的道家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相关描述可以说背离了先秦思想的真实面貌,也和出土文献所见先秦思想的复杂性、多元性有很大距离。好在出土文献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提供了与黄老道家相关的资料,结合史料中对黄老道家曾经有过的辉煌描写,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热衷于整理黄老道家的相关文献,重建黄老道家的思想脉络和谱系,恢复黄老道家的本来面貌,探讨黄老道家在道家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和价值。
近年来,我一直比较治白癫风办法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