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中学老师跳楼身亡网友悼词,下辈子不要
近日看到新京报一则新闻,武汉一中学老师,从学校四楼一跃而下,坠楼身亡。
据报道,老师名叫张明举,今年44岁,是武汉一重点初中的数学老师。
学生们对张老师评价都很高,说他很友善,上课也有趣,临走前,还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大家都不相信张老师就这样离开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可能不知道张明举面临怎样的窘境。
张明举留下了一封绝笔信,诉说了自己是如何走向绝境的。
这一事件引起网友热议,其中一网友说到:
“张老师一路走好!下辈子不要做老师了!”
看到这话,心中有一种难忍的凄凉。
老师如此崇高的职业,最后竟落得惨淡潦倒自杀收场,这是不是中国教育界的悲哀呢?
张明举想必也是厚道之人,即使绝笔,也没点名道姓为难他的人,老实人终没好报,是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呢?
前段时间,某地教师集结成队讨薪,当地警方拘捕多人,主流媒体报道甚少,但那些教师被戴上镣铐的照片在朋友圈疯传。
事后,主流媒体同口一词,是教师们“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执法方是秉公执法。
好吧,事实即使如此,但引人深思的是,那些“臭老九”们,怎么说也算是知识分子,多少都要点面子,多少都有点廉耻之心,最终却要靠“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来讨要那点阿堵之物,这种无奈之举所影射的现象,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也许才是真正的“严重”。
当然,围坐政府门前肯定不对,这影响太恶劣了,漂亮的草坪被你们踩了不说,领导们看到乌压压的一片,哪还有心情工作?
我老家在一个二线城市,所在初中,是当地乃至省里最好的学校,我们班的数学和语文老师,在教育界号称「绝代双骄」,都是拿过国家级奖项的主,是我们中学的两面旗帜。
几年前,两人都被挖到深圳一私立学校。
一次聚会,我问数学老师现在待遇如何?
老师的语调突然高了一度,说到:
“我现在每月都能拿2万多,是以前的10倍!”
她那自豪的表情,让我印象深刻,其实2万的收入在深圳算什么呢?
可是,对她而言已经是职业巅峰,她仿佛已经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属。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一个教育界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最好的老师都在私立学校和校外补习机构。
虽然他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想必众家长多少也有体察,私立学校和校外机构的老师到底如何,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称。
想想也是,收入相差如此之大,但凡有点料的老师,心眼没那么死,谁都会选择良木而栖,这是人之本能,勿用指责个体,而应反思这个系统。
如果好的老师都无法留在公立体系内,最终这个恶果,还是会轮到众家长来买单。因为你想获得更好的教育,学校的资源无法保证时,你只能向外部采购,此时我们承担教育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若真如此,久而久之,好的教育将完全沦为富人们的游戏,寒门出贵子也将彻底成为一种传说。
我们总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可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硬件的面子工程,更要考虑教育体系的连接者,基层教师。
我们总说“薪火相传”,可是你总要有“薪”,这火才能相传,谁也不是神仙,玩不出六味真火。
我们总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歌颂,不能变成道德绑架,否则只会让更多的教师感慨:
“老子下辈子打死也不做教师了......”
若真如此,输在起跑线上的,不仅仅是某个家庭,而会是整整一代人。
正如荀子的那句名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小编说
亲爱的老师们,答应我,当你觉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请一定要让自己停下来歇一会,睡个好觉迟钝大餐或者和盆友聊聊。
老师是传承文化与文明的使者,不是以生命请愿的牺牲品。当我们发现老师活在条条框框里,舒适度并不高的时候,我们是该让他们选择隐忍,还是不妨去改善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的环境。
我们希望是后者,因为我们不想再看到任何一位老师,去拿生命做抗争。
作者
徐大维
来源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什么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