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20190101答案及解析

发布时间:2019/1/22 0:33:03   点击数:

1.C。解析:“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A。解析:桑落酒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酒,产于永济市。永济古称“河东”“阿中”“蒲州”。

据文献记载:“北魏,河东郡多流离,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白堕者,宿擅工酿,采挹(yì)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干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最佳酌矣。”因用桑落泉的泉水酿制,味道独特,是我国传统名酒之一。

清初时,桑落酒的制法佚,名酒失传。直到年,通过挖掘出的制酒秘方和现代酿酒技术的结合,才是桑落酒重现于世。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开朋友后的无限惆怅的感情,使人读来倍感作者的孤独。衬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更多思念。

3.C。解析:“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提出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吉凶由人,祸福自招,与天时无关,是荀子顺应自然的思想,原文出自《荀子·天论》。

4.A。解析:爵是古代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器皿,三足,有流,有柱。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现今的酒壶。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当属最早期的酒杯。

其他几种古代酒器:

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角,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

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5.D。解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包括孔融(kǒngróng)陈琳(chénlín)王粲(wángcàn)徐干(xúgàn)阮瑀(ruǎnyǔ)应瑒(yìngyáng)刘桢(liúzhēn)。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孔融:居七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等。

陈琳:曾为曹操掌管书记,善写军国书檄,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

王粲:文学成就最高,前人常将其与曹植并称。《七哀诗》、《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

徐干:以赋见称,主要著作是《中论》。

阮瑀:曾为曹操掌管书记,善写军国书檄。诗有《驾出北郭门行》。

应瑒: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以五言诗著名,《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9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