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邓晓芒深入浅出讲解中西美学艺术和美感
作者邓晓芒,原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年第1期
原题《中西美学比较三题》
本文转自《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各有千秋。但如果就每个细节来作比较,则过于琐碎而无法找到比较的线索。泛泛而谈的比较对于澄清两种美学传统的主要特点来说意义不大,因此有必要从中西方文化心理的角度,抓住一般美学理论中三个最重要的核心范畴即美、艺术和美感来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进行一番比较。
一、“美”的概念
中西很早都提出了美的概念。中国古代“美”字的出现,和先民的主要肉食来源“羊”字有关。许慎《说文解字》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膳也。”这是一种解释,把美理解为羊的“大”,由“羊大”而带来一种愉悦满足的心情。但现代人也有用人类学的巫术论来解释的,如萧兵认为,“美”字像一个头戴羊冠的人,把羊形戴在头上进行巫术祭祀活动,这位巫祝就是部落里的酋长或头人,也就是“大人”。所以“美”字代表对这位酋长大人的敬慕之情。这两种解释,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对“善”的两层含义的理解,即日常的含义和道德的含义。日常的含义与人们日常的欲望有关。也就是与口腹之欲有关,所以“善”就是“羊入口”。而美相当于这种意义的善,就是“甘”,而“甘”也就是美。许慎又说:“甘,美也,从口含一”。这与直到今天我们对中国人处于“民以食为天”的“口唇期”的深切感受相吻合。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发育要经过几个时期,最早是口唇期,其次是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如果儿童在某个阶段没有得到满足,他的心理就会停滞于这个时期,围绕这个时期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