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百名晚报小记者安泽采风
百余名小记者安泽踏青访贤
赏花爬山吟诵经典好不热闹□记者卢凯4月11日—4月12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百余名小记者前往安泽黄花岭景区和荀子文化园踏青访贤。林区小道、文化公园内留下了小记者们的足迹,一片片国学经典被孩子们反复吟诵。太岳巍峨,沁水清澈,山环水绕处有一个神奇而秀美的地方,名曰“安泽”。安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伟大先哲荀子的故里,也是我国首批得到联合国认可,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署认定的中华“千年古县”。全县67.2%森林覆盖率,为安泽赢得“太行山绿色明珠”的美誉。黄花岭是安泽县森林公园景区之一,从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黄花节”,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县城东部、沁河东岸,依山而建的以纪念荀子、彰显荀子文化内涵的荀子文化园更是前往安泽踏青游客必须要去的另一处景点。
探秘“华北小江南”上午8时30分,小记者们乘上大巴,开始了这段开心而充实的踏青访贤之旅。接下来的一天内,小记者团将登上安泽海拔米的黄花岭风景区,感受漫山遍野金黄色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和花人合一的完美融合;小记者们还将在荀子文化园探寻儒家名士荀子的生平,吟诵耳熟能详的著名篇著,感受一代先贤的人生智慧。
上午11时,车辆安全抵达黄花岭景区,登上海拔米的主峰,小记者们安全有序地登上防火瞭望塔,环顾四周,将景区美景贪婪地尽收眼底。如黛的青山尽披金甲,漫山遍野竞相怒放的连翘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在阳光的映射下,流光溢彩,让人如痴如醉,小记者们纷纷拿出手中相机、手机,定格这如同江南的美丽画面。当听到护林员讲解,安泽连翘种植面积达余万亩,年产量达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时,小记者们瞪大眼睛,连连赞叹。听闻护林员说,漫山遍野的连翘在土石、山坡、峭壁之上都能生长,而且开花时间较大多数乔木都要早,小记者们为连翘顽强生命力和先于百花迎春竟放的品质所折服。看着护林员艰苦的生活环境,小记者们为他们默默护林的事迹点赞。
追寻先贤足迹午餐结束,短暂休息后,小记者们齐聚荀子文化园景区大门,从山门通往山顶的级台阶并没有让小记者们退缩,一场考验毅力的艰苦跋涉随即开始。小记者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了山门、荀子生平园、聚贤堂、书林广场、后圣殿、文化墙等景点。在荀子生平园,小记者们拿出手中的笔和相机,完整记录了荀子成长、游学的经历;聚贤堂内,小记者们对荀子作为教育家培养出韩非、李斯、张苍、毛亨等一代名家的成就醍醐灌顶;书林广场内,32根花岗岩石柱上雕刻的32篇鸿文巨著再现了作为一代文学家、思想家的荀子的成就。
荀子雕像位于况山之顶,虽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小记者为了一睹儒学先贤的英姿还是咬牙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厚重的思想跨越千年仍不退色,先贤智慧的光芒依然笼罩着后人,激励着小记者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登上山顶之后,荀子像出现在了小记者们面前。长风吹衣,美髯飘逸,手捧长卷,目光深邃,为人气质,摄人心魄。导游介绍说,这座通高28米的雕像是国内目前花岗岩雕像中最高的一座。站在荀子雕像前,小记者们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凭空远眺,美丽的安泽城尽收眼底,静静流淌的沁河点缀其间。
从安泽返回临汾的路上,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相互交流,讲见闻,谈感受,拟题纲,为即将要完成的游记作文做着准备。下午18时,车辆安全抵达临汾,小记者们终于结束了一天快乐充实的踏青访贤之旅。
荀子故里记录成长□记者梁丽4月12日,晚报小记者们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欣赏路边的优美风光,抚触嫩绿的植物,尽情地玩耍,与大自然进行了亲密接触。
整个活动中,小记者们时刻跟随着自己的小组,大家互帮互助,充分体现了小记者的精神风貌,其中有很多小记者的言行举止让人可圈可点。
四年级的小记者韩京伯担任第四小组组长,游览途中都认真地做着笔记,他的笔记本、相机从没离开过手,时刻与讲解员交流和记录着有关信息,“作为小组长,我要用文字、影像认真记录,再讲述给我们小组队员,让大家把美好的回忆带回家。”韩京伯说。
一路上小记者们虽累得气喘吁吁,但仍有说有笑,在返程途中,韩京伯与其他小记者交流、讨论心得体会,“第一次参加没有父母陪伴的活动,感觉真是不一样,我不但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友情。”韩京伯说,采风开阔了我的视野,还锻炼了我的自理能力。
小小肩膀大大责任□记者弓佩玉实习生陈亚楠每一次与社会的接触,都是孩子收获成长的时候。虽然只是一次晚报小记者的常规活动,但其中一名小记者却让人不禁赞叹。郭馨怿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当小记者分组时,她自告奋勇担当了小记者组长这一职责。与别的组不同的是,郭馨怿所在的小组人数较多,当记者看到这名看似文弱的小女生担当起如此“重大”的任务时,心中不免产生了些许担心。
然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记者发现这点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分组时,郭馨怿将组员的姓名认真地记在一个小本上;集合整队时,她就变身为带队老师的贴心助手,一遍又一遍地清点人数,并认真关照每名组员;上山下坡时,她紧随队伍,将整个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豪不夸张地说,在郭馨怿的帮助下,她所在的小组一路上表现得都很优秀。
在与其他小记者的聊天过程中得知,原来郭馨怿从一年级起就是班里的班长,同班同学提起她也颇有几分“敬畏”。她自立、自强、颇有担当,虽然她的肩膀很小,但身上的责任感却一点都不小。
踏青采风行见识长不少□记者丁莹4月12日,临汾晚报小记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背上包,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兴高采烈,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欢声笑语飘出车窗,洒满田野的每个角落。
到达第一站黄花岭,小记者们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嬉戏玩耍,“四组的集合,不准乱跑,回来排队,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开始报数。”韩京伯说,我是这组最大的小记者,他们都比我小,照顾好他们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孩子们尽情玩耍、相互交流、听讲解员讲解过后,方觉肚子闹起了“空城计”,还没有到达饭店之前,孩子们相互交换自己带的零食,细微之举让此次活动洋溢着温暖。
“这次春游没有爸妈的陪伴,独自去亲身体验,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不仅能提升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大自然。”正在做笔记的曹靖亚笑着说,以后还会来,户外活动也让她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学会了协作技巧与团队精神。
春游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认识,还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关系,随着一日游活动的结束,小记者们既兴奋又很不舍。
共享“大锅饭”体验节俭乐□记者成华“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呀?”“吃饭!吃饭!吃饭!……经历了清早8时的整队集合和三个半小时的“欢乐旅途”,中午12时,伴随着第一个目的地——安泽黄花岭采风活动的“落幕”,早已腹中空空的小记者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吃饭。
清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白萝卜粉条、过油肉……比起一向钟情于汉堡、薯条、比萨的“西式风格”,此时,眼前的这些零零后们面对头一回“小记者采风活动”的“大锅饭”两眼放光,个个卷起袖子统一开动了。
“女士优先,你们女生先吃吧,男生都稍等下,不着急……”虽然已是饥饿难耐,但看着餐桌上几个女生面对每盘菜时的迫不及待,男同学们个个展露绅士风度,你谦我让,着实让一旁的记者刮目相看。
而面对男同学们的谦谦有礼,几个女生也发扬起了淑女风格,现场,主动担当起了“服务员”,帮大家盛饭、盛汤。
“同学们,还有几个盘子里有剩菜,我们要反对浪费,勤俭节约,我带头,蘸着馒头吃,大家也一起行动起来……”用餐即将结束时,作为此次小记者采风活动第一小组的组长,来自解放路小学四年级的贾焯奇,率先向周围的同学发出了“反对浪费,勤俭节约”的号召。
“知道,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么!”小记者们纷纷响应,三下五除二展开了一次“光盘行动”,此时,餐厅里,不时回荡着孩子们童真、爽朗的笑声,也让记者再次感受到孩子们那颗纯净、质朴的心。
走进大自然收获颇丰硕□记者梁娟春天来了,百花竞放、万物复苏、景色宜人……大自然正向我们“招手”。4月12日,临汾晚报的小记者们走近大自然,踏上了安泽黄花岭、荀子文化园一日游的采风之旅。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小记者们抵达了期盼已久的目的地——黄花岭。“太美了!”一下车,孩子们纷纷欣赏美景,拍照留念,用充满稚气的声音赞叹大自然的美丽。站上瞭望台,凉风刺骨,可小记者们欣赏美景的热情丝毫不减。在人群中,记者注意到,临纺小学的丛维乐同学安静地拍照片、写笔记,走路时腿脚有些不便。他告诉记者,因为前一天脚踝扭伤,所以行走有些不便。当记者问他需不需要帮助时,他回答道:“老师,不用,谢谢您,我可以的。我觉得男子汉就要坚强些,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小记者,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我肯定要参加。”
亲近自然,探秘荀子文化,一天的采风活动结束,小记者们显然有些疲惫,但返程时却让小记者们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今天过得很有意义,不仅了解到黄花的用途,学习了和荀子有关的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自己,独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回去一定要给家人讲讲这次的经历。”丛维乐同学说。
少小互帮助友爱感人心□记者杨杰4月11日,小记者们结束黄花岭采风已经是中午12时,来到吃饭的地方早已是饥饿难耐。但是,在吃饭的过程中却互相帮助,互相谦让。
“老师,先给她盛吧,我已经吃了一碗菜了。”看到服务员端上来的汤面,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伸出自己的小碗让老师帮自己盛饭。轮到给解放路第三小学三年级的小馨盛饭时,她却主动让老师先给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盛。
西红柿炒鸡蛋几乎是所有小朋友们的最爱,但是却没有一个小朋友占着盘子不让他人享用。他们井然有序地夹一些放到自己的餐盘中,然后再自觉地转到下一个同学跟前。
水足饭饱后,小记者们开始向荀子文化园进发。在登山的过程中,小馨因为书包太重而有些体力不支,与其同行的小朋友主动帮她背起书包,而且还一路鼓励。在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之下,小馨最先登上了山顶。
登山是一件体力活,不但小记者们感到累,随行的记者更是辛苦。其中一名女记者拖着沉重的步伐,气喘吁吁的刚登上山顶,一个小女孩就拿着自己的半瓶矿泉水走了过来,“老师,来喝点水吧。”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动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记者瞬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关心感动了。
父母“三春”恩子女“跪乳”情□记者崔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准确背出这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意为父母养育教诲恩深似海,子女寸草之心无以为报。而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些情深意切的成语也时时提醒着我们,虽然桃李无言,却已下自成蹊。
在4月13日的小记者活动中,有两幕暖心的情景温柔地撞击了记者的内心。在准备出发前,小记者们已有序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窗外有大约四五位家长在隔着车窗凝视着子女的一举一动,虽然讲话的声音难以清晰传进孩子们的耳朵,但他们依然尽力叮嘱着“听老师话,别掉队,和小朋友们好好的……”汽车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记者回头发现家长们并没有离开,还是目送着大巴车的方向直到我们转弯消失在他们的视线。这时有个小记者的家长给带队的记者打来电话,“孩子的脚昨天崴了一下,麻烦你们多照顾一下,谢谢啊!”略带歉意的声音全是对孩子的担心,听到带队记者肯定的回复后才稍显安心。
路程行驶到一半后,带队组长向小记者们讲解了安泽的地理知识、荀子的历史文化、常见花卉的基本辨识等采访准备。在讲到黄花岭的主峰海拔为米时,小记者们发出惊讶的“哇哦!”,角落里却传来一个小记者怯怯又焦急的询问:“我妈妈有恐高症,这个很高吗?危险吗?”得到讲解记者的安慰后,小记者紧张的神情稍微放松,轻轻舒了口气,我看到坐在后排的随行妈妈眼里有无法掩饰的感动和欣慰,母亲的心情,在这一刻一定是饱满幸福的。
虽然掠过的风又急又紧,但我心里的春光又明又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