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诸葛亮对荀子天道礼法及兵学思想的传承
诸葛亮对荀子天道、礼法及兵学思想的传承
诸葛亮(-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治军实践的长处在于治军和战略谋划,其兵学思想在《隆中对》《出师表》《将苑》均有体现。
荀子主张“隆礼重法”,他的弟子韩非、李斯又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儒法兼取,显然是对荀子治国治军思想的直接传承。
荀子在《议兵》篇中指出:“彼兵者,所以禁曓除害也,非争夺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荀子与诸葛亮都志在一统天下,因为只有天下统一才能消除战乱纷争,进而造福天下苍生。凡阻碍天下统一、祸害天下苍生者即是“暴”,即是“害”,即是“奸凶”。
荀子在《天论》篇中指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在《将苑》中指出:“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军国大事皆注重“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但是三者之中以发挥人的主观努力是最为主要的。荀子强调的是“制天命而用”,诸葛亮强调的是“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荀子《议兵》篇中指出:“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三国志?张裔传》对诸葛亮依法治军的论述是:“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诸葛亮在《将苑》中指出:“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
(兰陵后学焦子栋整理)
(转自中国荀子网)
----------------------------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一)荀子其人其书-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二)荀子的思想与学术-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三)《荀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廖名春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四:走近圣人的阶梯(一)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七:李斯的悲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三荀子的治世模式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四荀子的义利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荀子论兵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二品德的力量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第一章路漫漫兮归齐
第二章阴谋与阳谋
第三章三为祭酒
第四章一石激起千重浪
第五章太庙前的较量
第六章年终上计的对决
第七章济水平叛
第八章人与禽兽
第九章邪恶对正义的审判
第十章智者的悲哀
第十一章春申君请贤
第十二章一曲唱别离
-----------------------------------
帝王之术:《荀子》三十二篇
(提醒:必须在荀卿庠读书会学习三年,荀子嫡系孙面授心法)
劝学修身不苟荣辱赋非十二子非相仲尼
儒效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士议兵
强国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解蔽正名性恶
君子成相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
荀子思想评论()
荀子大一统思想探赜
《论语》《孟子》《荀子》《素书》《百家姓》《道德经》《金刚经》《韩非子》《武林秘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略六韬》全文整理……
《庄子》《论衡》《春秋》《管子》《墨子》《鬼谷子》《商君书》《尉缭子》《金瓶梅》《推背图》《素女经》《烧饼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公孙龙子》《吕氏春秋》《二十四史》《乾坤万年歌》《黄蘖禅师诗》……
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