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乱弹丨广莫曰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成为中国

发布时间:2021/5/25 19:05:42   点击数: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so_5153471.html
广莫曰丨乱弹

依然讲先秦诸子百家的儒家。

在广莫看来,

儒家能有后来的地位,

主要因素是三点,

重视历史,

广收门徒,

有教无类。

先说第一点,重视历史。

因为儒家思想的最高标准是上古的三皇五帝和周公,而这些人在孔子时代就已经算古人了,所以要把标准树立起来,就要通过对历史的书写,记录和传承。孔子本人是否对于记录历史这件事本身有兴趣就很存疑,也不知道他和他的弟子们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写,这些都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但客观事实是,从此中国有了记录历史的传统,而且由于孔子对忠实记录历史的史官的称颂,中国的信史绝大部分是被史官们忠实纪录下来的,也形成了传统,以至于忠实记录历史成为了道德上的必然。

现在我们看这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同时代的古代文明国家一对比就知道,这个传统是只有我们有的。

只有我们拥有三千多年不间断的,重要人物基本不缺的完整历史。这就如同某些人有记日记的习惯一样,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在文学作品还不发达的时代,学习历史是掌握文化的必要手段,而历史又都是儒家弟子书写的,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可以算是互为因果的状况,有文化的人,都是儒家弟子,儒家弟子,都有文化。

当然在近古时代,可以放宽到有文化的人都是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就包括广莫本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从小思想就倾向道家,但是四书也是读过的,五经也是看过的,前四史和通鉴也是浏览过的。

这种情况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本朝建立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国家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代和第二代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熏陶但又有文化的人。希望不要有第三代和第四代了。

第二点是广收门生。

以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道,墨,儒,法四家来说,道家的高人似乎往往都只有一两个徒弟,就算不收徒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经常传着传着就传不下去了。

墨子倒是收了一大堆徒弟,数量比孔子还要多的多,数以百计。但是由于总是病死,累死,战死,恐怕前前后后加起来,总数上千都很正常,但是成材率很低。

法家的成名人物都在忙于搞政治,似乎对传道授业没什么兴趣。

只有儒家收弟子像办学校一样,开门对外招生,这才有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件事,成为了后世一种珍贵的传统,而且儒家对弟子的要求也非常宽泛,德行好,很好,适合当官,很好,适合游说,很好,能写文章,也很好。

这几乎涵盖了社会所需要的各个种类的人才,所以儒家弟子,虽然千人千面,却都能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第三点是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生中,有贫民,有贵族,有天赋高的,也有心性差的。无论什么样的人,孔子都照单全收,而且能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培养成才。

而同样广收门徒的墨翟就不一样了,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墨家弟子有高富帅,一水的贫下中农,天天打赤脚跟着墨翟全世界跑,而且绝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从事体力劳动和打仗。这样的情况,成材率就无法保证了。

更重要的是,儒家有这样有教无类的传统,到了后世,无论社会如何动荡,阶层如何变迁,儒家永远有人在朝,有人在野。

无论是皇子还是流民,只要好学,都能轻易找到一个本阶级的儒家老师,这使得儒家的文脉千年不绝。

而道家除了乱世,开国等特殊时期时曾把极个别人推上了历史的最高舞台之外,绝大部分人都是在野的。向道家的高人们学习,若得真传,几乎一定要脱离原先的生活状况和阶级,这个情况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改变。

而法家的得真传者几乎都一定在朝,一个农民放下锄头说谁给我讲讲法家的道理,他一定找不到人。

墨家就不用说了,虽然依附于上层建筑,企图施加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却从来无心也无力向上层建筑渗透,那么这一群人自生自灭,渐渐的就没有然后了。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儒家的荀子,他有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从他们后来很熟识来推测,两个人很可能是同学。

韩非是韩王歇的儿子,王子,高级贵族,而李斯是楚国上蔡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相当于最低级的公务员。

他俩竟然是同学,一起在老师身边学习,这种事在战国时代,也只有儒家能做的出来,当然后来他俩都被老师给带偏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统治着十几,几十个邑,一个邑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算,都只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县城或者大乡镇的水平。一个邑的统治者,大都是由贵族,也就是诸侯的亲戚或远房亲戚来担当,对他们的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直到现在,很多乡镇干部的水平也是很让人无法直视的。

那时候,一些诸侯就已经发现孔子的弟子当官很好用了。到秦汉之后,改封建制为郡县制,贵族皇室弟子在数量上不够用了,能力上也无法适应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性上的懒惰,贵族世家子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概率变成不适应成为统治者和管理者的废物。

当国家需要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地方官员和公务员的时候,只有儒家有传统又有能力批量生产有文化,有道德并且符合国家利益的人才。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董仲舒多么厉害,也不是汉武帝的个人喜好,而是历史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声明: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2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