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乐论之三碍墨子啥事第天之荀子之一

发布时间:2021/6/7 14:30:53   点击数: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墨子说音乐是圣明的君王所不喜欢的,但是儒者却强调音乐的作用,这是不对的。荀子说君子是不同意墨子的观点的,音乐是圣王所喜欢的,因为它可以改善民众的心理感情,深入地影响他们,而且能够移风易俗。

所以先王通过礼制音乐来教导人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民众有爱憎的感情,如果没有合适的表达就会发生混乱;先王不喜欢混乱,所以修炼行为,修正音乐,于是天下就和顺了。穿着丧服哭泣是人们悲伤,戴盔穿甲行队唱歌使人们伤心,听看妖冶的音乐和郑卫之声使人们心生淫荡;系宽腰带穿好衣裳戴好帽子听着端正的音乐舞蹈,使人们庄重严肃。

所以君主不听靡靡之音,不看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说难听的话,这三者就是不听、不看、不说就是所谓的三慎,在这三方面要慎重。

那么到底碍着墨子啥事了呢,因为墨子有一篇文章叫做《非乐》。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

实际上,荀子是曲解或者误解墨子。墨子的意思是,仁义的人是为天下谋福利的,能够有利于天下、有利于他人、减少伤害的事就做,其他的就先不做了。他们考虑的是天下大事而不是看好看的,听好听的,吃好吃的,住舒服的,这些好都费钱,而且废的是纳税人的钱。

所以墨子非乐非得是不当时候的乐,有的人必须听好听的音乐,穿好看的衣服,吃好吃的东西,住豪华的地方,虽然享受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圣王应该做的,甚至是对百姓不利的,这是劳民伤财的,所以墨子说搞这些音乐是不对的。

隔了一段他说老百姓就三个难处,一是吃不饱、二是穿不暖、三是得不到休息,这是古代农业社会普通民众的普遍现象,所以墨子希望先王先考虑帮民众吃饱穿暖少被剥削的事,就像曾经的入党时我们也是为了让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才是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不是让他们听老鼠爱大米。所以墨子说,你不解决这些问题,老是想着敲锣打鼓吹拉弹唱这个老百姓的吃的喝的用的从哪里来呢?

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电视剧,老蒋的队伍里,动不动的各大将军们开个舞会,哪怕倒了重庆也得享受享受,说是重庆妹子好看,音乐好听,舞厅豪华,他就没想在陪都好好抗日,解决老百姓生存问题,于是也就必然完蛋。

从这里看,墨子的非乐,其实是把音乐作为次要矛盾的,而不是完全不顾,他只是强调了搞音乐之前的物质基础问题。您都饿得要死了给您来段柴可夫斯基的四重奏能估计都听不完就见他老人家去了,就别说让我穿好西装打上领导进音乐厅了。所以荀子老是逮着墨子说这个事,还准说不着人家。反而是放大了音乐的作用,整个乐论里面貌似都没有通过音乐解决吃饭问题。

为了稻粱谋,代卖乡关酒,品质推荐,亲身体验,喜欢请扫码下单。

乡关野酒是野夫亲自选做的,如果您读过野夫的《乡关何处》,曾有黯然神动,正好来一杯。(京东有卖,所有渠道价格都一样,通过下面链接买,我可以吃个肉夹馍或者鸡腿)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孤鸿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4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