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震撼惊艳春晚曲阜分会场精彩回顾附高

发布时间:2021/8/11 11:56:24   点击数: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又陪大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年春晚在古意盎然的曲阜设立分会场。在这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无数中华儿女以传承弘扬为己任,以文化自信为使命,奋力谱写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经典诵读蜚声世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如果能够加强农业生产,厉行节约,那么就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曲阜”冲出“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年)竣工,并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门上城楼在年战争中被毁,年重建。

那“仰圣门”又是怎样变为“万仞宫墙”的呢?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自此,“仰圣门”又名“数仞宫墙”。而后来,明代学者胡缵宗等认为“数仞宫墙”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赞赏,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胡缵宗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数仞宫墙”变为“万仞宫墙”。

清朝乾隆三十年(年),乾隆帝亲自前往曲阜祭奠孔夫子,未进城门便下了辇御,未入孔庙大门,便见到“万仞宫墙”四个大字,顿时感到热血沸腾,站在城门下端详了半天,他不仅理解儒家历史的深度和高度,也深知这历史究竟该怎样进入。于是率领群臣行过大礼,在孔府里品尝了正宗的诗礼银杏孔府菜,在一阵阵山呼万岁中,题写了“民风胜前度,时节欲清明。瞻仰宫墙近,和声望道情”。之后,转过身来将忠臣扫视一圈,又提笔挥墨,激情饱满地写了“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并颁下圣旨,就用它来做城门匾额。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万仞宫墙”其实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春晚的分会场为什么会选在曲阜?曲阜是东方圣城首善之区,选择这里体现央视春晚的文化自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是山东热情好客的典型代表,进一步体现了春晚热情、开放、欢乐主题思想。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

曲阜会场精彩花絮集锦

作为曲阜人,我骄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2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