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常被误读误写误解的个成语小学版
一日千里,并不是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这个典故出自《荀子·修身》,说的是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非常艰难。家里没钱供欧阳修进学堂,甚至连纸笔都买不起。尽管如此,欧阳修的母亲却丝毫没有松懈对儿子的培养,母亲让欧阳修用荻草枝做笔,在地上练字作画,并且要求非常严格。母亲要求欧阳修写字画画必须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习文成章更要字斟句酌、一丝不苟。这样严格的要求,不仅使得年少的欧阳修打下了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也练就了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
直到欧阳修成名之后,仍延续着这样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他每每写就了一篇文章,都会把草稿贴到墙上,从早到晚,一边反复诵读,一边细细琢磨,一边推敲修改,反复多次直到自己完全满意才最终定稿。
有一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建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地文豪谢希深、尹师鲁以及后起之秀欧阳修为此事撰文。三人各显其能、半日成文,谢希深撰文七百字、欧阳修撰文五百字,尹师鲁虽撰文最少,仅用了三百八十字,但却洗练生动、字字珠玑、叙事完整。欧阳修看后也自愧不如,当晚便登门求教。尹师鲁说:“你的文章虽词句华美,但语文不够精练,结构也不够严谨。”欧阳修虚心接受了这个意见,当晚回家后便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连夜重写了一篇。次日一早便再去听取尹师鲁的意见,尹师鲁看后觉得这篇文章一个字都不用再改,便感概说:“殴九真一日千里也。”
后世人们用“一日千里”这个成语,形容人的进度和事物发展的速度很快、进步神速。
注明:欧阳修应在家中排行第九,常被好友称为欧九。按常理应该是姓氏+排行,比如张三,欧阳是复姓,正常应该叫欧阳九,欧九应该是欧阳九的简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