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马工程中国伦理思想史第二版pdf,9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重要著作、重要思想家为重点,论述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从先秦到清末近代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封建伦理思想的奠基与形成、封建伦理思想的系统化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封建伦理思想的演变以及深化和成熟、封建伦理思想的衰落、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兴起、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中国伦理思想史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和流派,并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重要著作、重要思想家为重点,论述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从先秦到清末近代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封建伦理思想的奠基与形成、封建伦理思想的系统化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封建伦理思想的演变以及深化和成熟、封建伦理思想的衰落、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兴起、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中国伦理思想史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和流派,并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给予恰当的评价。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的本科专业教学使用。
目录
绪论1一、中国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1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进程2三、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5四、学习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7第一章先秦的伦理思想10第一节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10一、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10二、先秦时期伦理思想概述11第二节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14一、以禁忌和崇拜为核心的原始道德观念的产生14二、西周前和西周时期的伦理思想14三、春秋前期的伦理思想16第三节孔子的伦理思想19一、重德的价值观19二、仁礼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21三、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27四、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论29第四节老子的伦理思想31一、“道法自然”的价值观31二、慈、俭、不争的道德准则论32三、致虚守静的修养方法论36四、返朴归真的理想人格38第五节墨子的伦理思想39一、“兼以易别”的兼爱说39二、义利、志功合一的功利主义41三、“力生”“俭节”的道德观43第六节孟子的伦理思想45一、“人性本善”的人性论45二、以“四德”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47三、重义轻利的义利观50四、“思诚”“集义”的道德修养方法52第七节庄子的伦理思想54一、齐是非的道德相对主义54二、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56三、坐忘、撄宁的修养论58四、逍遥适性的人生理想论60第八节《管子》的伦理思想61一、德法兼施的政治伦理思想62二、以“四维”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64三、义利并重的义利观67第九节荀子的伦理思想70一、“性伪之分”的人性论70二、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72三、义利两有的义利观74四、重“义荣”“义辱”的荣辱观76五、“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78第十节韩非的伦理思想79一、自为、自利的人性论79二、唯法为治的德法关系论81三、去私行公的公私观83第二章秦汉的伦理思想87第一节秦汉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87一、秦汉时期的中国社会87二、秦汉时期伦理思想概述88第二节秦汉之际儒家经典中的伦理思想90一、《礼记》的伦理思想90二、《大学》的伦理思想94三、《中庸》的伦理思想96四、《孝经》的伦理思想第三节董仲舒的伦理思想一、“道之大原出于天”的道德起源论二、“性三品”的人性论和教化论三、“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体系四、“任德而不任刑”的德刑关系论五、“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义利观第四节《白虎通》的伦理思想一、对“三纲五常”体系的系统论证二、“学以治性”的教化论三、儒家的忠谏观第五节王充的伦理思想一、对道德神化的否定二、禀气成性、有善有恶的人性论三、禀气决定命运的人生论第三章魏晋至隋唐的伦理思想第一节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二、魏晋至隋唐时期伦理思想概述第二节玄学的伦理思想一、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三、郭象的“‘名教’即‘自然’”论四、《列子·杨朱》的享乐主义第三节道教的伦理思想一、尊生乐生的生命伦理二、柔弱慈爱的处世论三、身德相养的道德修养论四、善恶有报的道德赏罚论第四节佛教的伦理思想一、出世主义的人生观二、三世轮回的报应论三、拔苦与乐的慈悲观四、自他不二的平等观五、止观并重的修持论第五节韩愈、李翱的伦理思想一、韩愈的道统论与性情三品说二、李翱的复性说第四章宋至明中叶的伦理思想第一节宋至明中叶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一、宋至明中叶的中国社会二、宋至明中叶伦理思想概述第二节张载的伦理思想一、“由太虚而有”的人性论二、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论三、“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四、“民胞物与”的道德理想第三节二程的伦理思想一、天理道德本体的确立二、“性即理”的人性论三、理欲对立的理欲观四、“敬义夹持”的修养方法第四节朱熹的伦理思想一、“万物一理”的道德本体论二、“性同气异”的人性论三、严辨“义利”“理欲”的道义论四、“居敬涵养”的道德修养方法五、“行重于知”的道德实践主张第五节陆九渊的伦理思想一、“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二、自尊知耻、存心寡欲的道德修养方法第六节陈亮、叶适的伦理思想一、陈亮的“功到成处便是有德”说二、叶适的“成利致义”观第七节王守仁的伦理思想一、无善无恶的良知本体论二、“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三、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论第五章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伦理思想第一节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一、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中国社会二、明中叶至清中叶伦理思想概述第二节李贽的伦理思想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道德观二、“人必有私”的人性论三、“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的人格平等说四、“是非无定论”的道德相对主义第三节黄宗羲、唐甄的伦理思想一、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二、唐甄对君权和夫权的抨击第四节王夫之的伦理思想一、理欲合性的人性论二、继善成性的道德修养方法三、义利并重的价值观第五节颜元的伦理思想一、“气质”一元的人性论二、“正谊以谋利”的义利观三、重“习行”的道德践履论第六节戴震的伦理思想一、“血气心知”的人性论二、理存于欲的理欲观第六章近代的伦理思想第一节近代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一、近代的中国社会二、近代伦理思想概述第二节严复的伦理思想一、对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译介二、批判道德不变论,提倡自由三、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