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善良也是一种错误吗

发布时间:2021/9/2 13:26:27   点击数:
最近几件热搜新闻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也许我们唏嘘感叹,痛心疾首之时不自觉地还是要回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这良知之善被后天遮蔽了,需要我们时时回到本心去思考问题。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改过从善。最近在复习荀子的《劝学》,我们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从翻译来说,这句话的大意是: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拥有了最高的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我最开始学习这句话就对此很不理解。难道善良就是智慧?那么,新闻中那些相信对方会良心发现会变好的受害者怎么没有得到善报呢?甚至有学生也引用他人的质疑提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和学生现在一读再读,有的新的感受。善在古代汉语中是好的意思,我们和一个陌生人相处,对你好,或者你觉得好,只能是故事的开始,是一个起点或者出发点。我们心动之余,还需要从德的角度审视对方,是一件事做的好,还是各方面都能彰显出他能从善意出发待人接物?如果一个人总是善的,积善成德,崇德向善,有德作为人格底色,并总能一以贯之地在生活中践行,我们不能不说他是有做人做事的智慧的。圣在古代汉语字典中解释为“通达事理,聪明睿智”。我将圣人之心理解为掌握了人性的规律,进而能通达事理。在回顾“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由善行到德行,由智慧到大道,荀子哪里仅仅是在劝学啊!他是在劝勉我们成为“君子”,通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来避免过失,“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借助于外物,通过专注,来让自己有所寄托,有所提升。有学生说,荀子说的话现在拿来看也不一定是对的呀。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了。经典就是要在读者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中常读常新的。有学生说,结合最近的新闻事件,想对他们说“求求你了,做个人吧”。《劝学》篇中“君子曰”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方式再说:“求求你了,学着做个谦谦君子(好人)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559.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