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darr即心言性性恶心善情恶

发布时间:2021/8/30 11:35:25   点击数:

杨儒宾教授讲荀子。(贴图)

性恶还成圣,什么伦理逻辑呀?只有性善到圣,或性不善(生性无善恶)到圣(若荀曰无求有即〇到有),前者因性觉圣(保养扩张之),后者因性作圣(性伪合也,心虑作为之)。讲伦理哲学,不能逻辑混乱,荀卿也未必真得蠢得逻辑糊涂,否则真是“性恶心善”不可思议。

姚海涛老师发我的郭沫若“性恶心善”说。不隐瞒姚图郭说,梁启超曰不隐瞒证据。

(荀子学园.04.16)

我认同即心言性。孟子动辄言心,却称性善论而非心善论,即是即心言性。

即心言性,不如即性言性。即性言性,即是即天言性。

曹景年那我认为曹老师只识得半个孟子,孟子是夏威夷万米“冒纳罗亚火山”(地球第一峰)。冒山海面上多米直插云天,海面下竟然还有约米,得显隐上下通体研究,此山若高耸得要命的火山脾气之孟子。

孟子动辄言心,却称性善论而非心善论,即是即心言性——曹老师表述也不算错,但简单真相实是:以心知性(觉知那性),当然如此,知性则知个啥性?看那地面的春笋或海面的冒纳罗亚火山,就当春笋、冒山就是地面、海面上如此么?仔细想想,尽心(意识)以知性(道德秉性)干嘛?好的四心又从何来?得有本原啊,若孟子说的源泉及端显啊。

孟子章句很清楚,哲理逻辑很清楚:性内有仁义礼智是也(无论多少,反正良有,良有即本有),天所予我、人皆固有,人人与尧舜同类也,若牛山亦本是草木郁郁也,伐否,放否,操否,践否?——学界将孟子所曰仁义礼智四性之端表(伸现)为四心云云,看作是孟子以四心论证善之开端(端始)于是性善论成立,此是瞽儒读孟耳,关键章句都不通的。

补:即情言性,或即欲言情言性,因情恶故性恶,或因纵情而结果将恶、多恶(即悖文理、乱礼义)故性恶(即性偏险悖乱),此亦是对真实荀子思想学说的误判或乱解——首罪在西汉末整理《荀子》的刘向团队篡改荀子论性篇的“性善—性不善(材性资朴)”对论为“性善—性恶(材性资朴)”对论,导致董仲舒、王充之间有了一个显著的荀卿性论变化(朴资不善性论→性恶即性偏险悖乱论+材性资朴论),导致荀子性论篇专门出现了“材性资朴无善恶论+材性偏险悖乱本恶论”这种奇葩同在、奇葩二性论。

实际上,在《荀子》文本所界定的严密而统一概念体系里头,“性恶”是材性里偏险悖乱之意,性在材,材有性,人类中常人之本始材性可谓有七情六欲,但不可谓本有偏险悖乱(即恶),而是本始材朴性资(即材性朴资)而已,且欲求或感能皆是材性之机能而已,是血气心知、材性知能的结构功能与性伪作为问题而已。社会善恶不是材性存在,无有实体本源,善恶作为皆是人类材性之机能虑伪,善恶在人是材性功用虑伪的偏正治乱(社会伦理的价值评判),善恶不是什么材性本体本在实在,荀子性论篇对这些辨析得非常清晰准确。

(荀子学园.04.23)

明李材《见罗先生书》,此说正所谓“以心善言性善”。(贴图)

(将孟子性善论)概括为“以心善言性善”也是不得要领的。孟轲以天赋自性仁义礼智言性善,荀况以天赋自性无礼义言性资朴不善,我认为万古不破,坚信不疑。

心善(四心云云)不过是性仁义礼智(性善)的必然表现而已。自性本有仁义礼智是天德下降,圣通天赋仁义礼智是人德上升。上下回流,万物备我,我德嚣嚣,浩然志气!

荀子人性论新解,郝文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05期。(贴图)

荀子论性有何病,惹得学人竞逞能。

弥缝补拙新论出,无谓孩童抖机灵。

儒家人性论的研究,这几年很热,热到让我不想研究之的地步。

姚海涛贴文的“性危”说原系厦大谢晓东教授发明吧,版权归《哲学研究》。(早说过各种杂揉新解会层出不穷的)

章句不通孟荀诌,逻辑混乱哲学搓。

资朴性伪科学况,仁义道体信念轲。

………(中略)

西学背景的文章,哲理,洋词,似懂非懂,感觉好高大上。中学背景的文章,感觉好土鳖。

平心而论,玩法不同。玩到极处,皆大不易。

西方人确实善于哲思,中国人还是太务实。

王浩,中国有史以来唯一对哲学做过深刻贡献的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5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