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人到晚年,不管你多有钱,也别帮儿女ld

发布时间:2022/5/17 11:51:25   点击数:

《洞悉人生》每日经典,与您共读

真正的爱,是适度的付出和适当的退出。中国传统观念中,凡事讲究一个字:度。做事失了度,终会酿成大祸;关系失了度,感情消耗殆尽;付出失了度,必将伤人伤己。五十岁以后才明白:相处有尺,帮忙有度,不仅朋友之间如此,亲人之间亦是如此。当你忙忙碌碌半生,迈过知天命的年岁,步入花甲,谁是你心中最牵挂的人?答案往往是:儿女。但儿女成家立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各有各的鸡毛蒜皮,“一家人”总有一天要说“两家话”,牵挂再深也得讲分寸、有尺度。人老了,不管多么关心子女,也别帮这“3种忙”,否则好心办坏事。01

别帮儿女走完人生路,各自安好

有位作家曾在书里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人生的道路上,父母只是领路人,即便有再多不舍,也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抵挡风雨。

可世间有太多父母,不仅在儿女年幼时贴心照顾好衣食住行,还要在儿女成年后帮他们承担起生活的重量。前些日子,一段“29岁男子状告父母不养之罪”的新闻在全网刷屏了。这位男子名叫匡正轩,平日里,他躺在床上玩手机、睡觉,而他的父亲则顶着炎炎烈日在工地上赚钱。匡正轩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常年卧病在床,需要大量医药费,一家人的开支全靠父亲每个月多块的收入。他们居住的屋子,仅有15平米,却要容纳一家三口日常生活。在此之前,匡正轩做过搬运工、计件员等工作,最后都觉得“太累”不了了之。唯一让他满意的,是去美院当绘画模特,因为只需坐着即可,但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报酬低、久坐难受等原因,选择了放弃。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啃老,要求父亲供养自己一辈子,直到离世。时间久了,匡父忍无可忍,将他逐出家门,随后他便扬言状告父亲,希望判其“不养之罪”。

w继续相伴一句心碎说说感谢各位朋友的   父亲刚变傻的那段日子里,我并没有多少悲伤,反倒觉得一身轻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想,终于没有人再打我骂我管着我了。父亲对我管教很严,他这人从来都不苟言笑,每天板着脸,放学一回家,他就逼我做作业,练习题,房间的书都快堆成了山,全是隔壁胡晓南家里借的。他也从来不和我聊生活,只会跟我谈学习,讲以前是如何如何的艰苦以及无穷尽的大道理,我和他的交流,除了这些就没别的了,所以高中的时候我就很害怕回家,害怕给家里打电话,我可不想永远束缚在他的那套古董思想里,因此很多事情我都与父亲合不来,顶嘴、辩解、争吵……什么事情都想和父亲争出个理所当然来,可惜每一次都以失败结束,心中的怨气不断增长,总想逃离这个家,渐渐地,我和父亲有了隔阂,交流也越来越少,直到后来,我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位客人,拘谨、沉默、小心

直到记者深入采访时,才得知其中缘由。原来,从小到大,母亲从不让匡正轩做一点家务,不论他有什么要求,父母都尽所能去满足。母亲拼尽全力帮儿子解决问题,帮他避开风雨,儿子也渐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希望后半生都依靠父母。仔细想想,天下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儿女小时候犯了小错,父母立马站出来承担责任。成年后犯下大错,父母想方设法为孩子减轻罪责,帮其偿还债款。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干到退休,却因为儿女“买房做投资”,把存款全部给了孩子,自己生病住院时,却身无分文,无人问候。很认同《特别狠心特别爱》中的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人老了,不要过分插手儿女的人生,也不必费尽心思帮他们走完人生这一程。

请告诉孩子:有的苦,唯有亲自品尝过,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甜。有的难,唯有自己扛过去,才能看得见曙光到来。02

别帮儿女处理家务事,保持分寸

听过一个很深刻的观点:

“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的距离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煲好一碗汤给孩子送过去,汤的温度刚刚好,彼此心里都温暖。

近了太烫,远了太凉,恰到好处才舒服。所谓距离,不仅指的是路程的远近,也包含着分寸的大小。儿女成家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也有避免不了的家长里短,但一旦父母掺和其中,事情结局就会大不相同。隔壁住着一对新婚夫妻,原本两人过着幸福平淡的日子,每天一起上班,晚上一起买菜回家做饭,让很多邻居都羡慕不已。可自从公婆搬过来住后,经常能听到隔壁传来的争吵声,日夜不休,骂声连连。后来有一次在超市购物,偶遇隔壁的女主人,于是同她闲聊起来。聊到各自的烦恼,她苦笑着说,最初婆婆声称为了方便照顾他俩的生活,想要搬到一起住。搬过来后,便开始干涉他们的生活习惯,还要求帮他们保管钱财,担心他们乱花钱。儿媳有时加班工作到深夜,次日起床较晚,婆婆就向儿子抱怨儿媳太懒。夫妻俩本来只是为了一件小事拌嘴,婆婆听到后就要站出来主持公道,小矛盾最终演变成“大灾难”。一年后,在这样接连不断的争吵声中,这段婚姻即将走到尽头。作家周国平有句话说的很对:“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家人之间,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则。

不去干涉子女的选择,是对他们的尊重;不去插手子女的家事,是对家庭的保全;不去破坏距离的远近,是对感情的维持;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晚年,专注于自身的生活,充实好自己的人生。趁着身体健康,和老友约一次旅行,去远方看看世界之大,别再局限于生活的鸡零狗碎。趁着阳光正好,发掘一个新的爱好,活动下身体,养一盆植物,享受当下的美好。一家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父母有父母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幸福,彼此挂念,互不干涉;常常探望,相亲相爱。03

别逞强帮儿女带孩子,量力而行

《人世间》里,郑娟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孩子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就不是一生了吗?”

有多少人,劳碌一生养大了孩子,到了颐养天年的阶段,又主动提出帮忙带孙子。

不曾想,因为太过辛劳,熬坏了身体,伤害了自己。不禁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心酸故事:老人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特意来到女儿所在的城市,帮忙照看小孩。但因为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常受到女儿的埋怨。她担心女儿长期熬夜工作伤身体,于是早起煮营养粥,女儿却怨她动静太大。她想尽快送孩子上学,于是帮孩子穿衣服,女儿却怨她教不会孩子独立。她看着孩子发烧心急,于是给孩子吃了点感冒药,女儿却怨她乱喂药。每天从早忙到晚,做饭洗衣家务全包揽,她的辛劳,女儿似乎从未看到。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有更多的老人,为了帮儿女带孩子,明明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却默默忍受。为了儿女能够轻松点,明明身体不适,却忍着一言不发。有人曾经在街头采访带娃的老人,问起最累的是什么时候?有位老人回答道:生病了就会很累,还要被儿子媳妇指责没带好孩子。背负着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力,只为一份爱的托举。人到晚年,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年龄大了,不必为了没有帮到儿女自责,也不用强行忍受不适应的环境。永远别忘了:内心安好,才是享受幸福的关键。身体健康,才是子女最大的福气。遇事别逞强,量力而行,是一个老人最高级的智慧。04有首歌里唱道: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父母与儿女的缘分,是一场轮回般的索取和付出。而真正的爱,是适度的付出和适当的退出。人老了,学会慢慢退出子女的生活,该给的关心和帮助及时送去,该放开的手也要趁早松开。少操点心就多点快乐,不为琐事忧愁就能保持幸福。

点个“在看”,愿你过上最美好的老年生活,老伴在旁,儿女孝顺,欢笑常在。

点击下方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69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