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19日,《荀子》读书会正式开始了第七-九次线上活动,读书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黄涛副教授召集和主持。三次活动阅读了“荀子·修身篇”(2.4——2.13)。以下为读书会成员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系级硕士研究生姬静怡提供的记录稿。
(七)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本章可谓“修身篇”之核心章节,言明治气养心之术的内容:径由礼、要得师、神一好。荀子列举了诸多调和的例子,不难发现,皆是基于内在性情的外在表现之不同,采用该表现的对立面给予调节,例如,血气刚强的,就用心平气和来柔化他;对思虑过于深沉的,就用坦率善良来同化他等等。[1]这其中是否暗含中和、节制之意?1.10中有“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的说法,荀子对君子在“问”与“答”之间存有适度原则的要求,这一问答适度的原则或许与君子“治气养身”有关系。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荀子所谈及的这些性情,其来源究竟是什么?基于现实之描述亦或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刻画?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