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宋钦宗亡国受辱曹丕重用司马懿埋下

发布时间:2024/1/12 16:49:47   点击数:

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扬国威于海外。最远处到达东非海岸,沿途与各国、各民族互通友好,开展贸易。外国历学家曾这样描绘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从波涛万顷的南中国海,直至非洲东海岸的宽广海域,全是一幅幅中国人碧波斩浪,在大海上称雄的图景,精彩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蔚为壮观。”

然而,对于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实际利益,也是众说纷纭。因为就当时的现实威胁而言,大明王朝的主要敌人是北元与西面的帖木儿帝国。这种不计成本与利益的远洋航海,明显缺乏现实利益考虑。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送出去的远远多于外蕃进贡,明王朝获得的也仅仅只是个天朝上国的面子,明显属于赔本赚吆喝。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则完全从安全利益与战略需要出发,因此它的目标明确、量力而行。也能做到义利兼顾。反观郑和下西洋有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不计得失、重义轻利。这种出大于入的单方面投入的航海事业,尽管看上去壮观宏大,但却难以持久,无法得到延续。一四三三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国病逝,终年62岁。

北宋以崇尚道德为执政理念,所谓“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国家注重道德教化,对外以妥协忍让为主。偃武修文,国家一片繁荣景象,却经不起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狂飙突袭,靖康之耻,北宋徽、钦两位皇帝被金人掳至北方,整个皇室及朝中大臣成为金人俘虏,受尽金人的虐待与羞辱,堪称奇耻大辱。

年,在屈辱中苟活29年的宋钦宗赵恒死了。有的说是病死的,还有种说法是金人让57岁的赵恒与81岁的辽天祚帝玩马球比赛,辽天祚帝企图骑马逃走,被乱箭射死。赵恒因马术不精从马上摔下来,被马踩死。五年后,赵恒死去的消息才传到临安,宋高宗痛哭流涕,内心却是暗自窃喜。

与倒霉的亡国之君宋钦宗相比,曹丕算得上是开国之君。公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帝位,正式篡汉自立为皇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同时颁诏令,大赦天下。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结束了傀儡的生活,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晚年采药行医,造福百姓而倍受世人称赞。

东汉从此结束,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曹丕接过曹操丞相魏王职爵时,就采纳陈群的建议,确立九品中正制,缓和了曹氏与士族们的关系,为其称帝打下基础。却为此后所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士族门阀势力奠定了基础,其影响达几百年,直至隋、唐开科举,不论门第选拔人才,士族世袭制才正式结束。

曹丕在称帝后,积极地削夺藩王权利,以避免藩王坐大危及中央政权。但也因此而却留下隐患,其结果必然导致曹氏宗亲势为单薄,在权臣夺位时,曹氏已经无力阻止。此后,司马家族的崛起也就不奇怪了。曹丕虽然雄心万丈,也想一统天下,结束连年战乱的局面,却身体不支,命太短。公元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最终还是让长寿的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中国自从先秦时期以来,古代中国的战略文化与外交思想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纯粹王道以孟子为代表、务实王道以荀子为代表、霸道以韩非子为代表。纯粹王道,以仁义道德的实现为最大目标,不以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讲究以道德为标准,它并非只是外交手段,而是外交的最终目的;务实王道,以维护与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道义原则,反对滥用武力,尽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霸道,崇尚使用武力与对外交往上,以唯利是图为原则,只顾及本国的利益,以取得霸主地位获得霸权为最终目的。

中国古代的战略文化传统思想中,一直存在王道与霸道之争,通常而言却仍是王道为主流;而王道之中,又以务实为主流。相比较而言,单纯的以霸道施政,则弊远大于利,短期成效突出,长期坚持霸道为政,往往对外战争连绵,虚耗国力,政权倾覆。而若是以纯粹王道施政及处理对外关系,则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如两宋三百年基本上如此),而执行务实王道为战略原则,通常是利大于弊。像西汉文景之治、武宣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等都是如此。所谓内圣外王,王道与霸道兼而行之,则国祚永昌。而若只偏重某一家之言,则亡国不远矣!

航海家郑和、宋钦宗赵恒、魏文帝曹丕有何相同之处?郑和堪称为伟大的航海家;宋钦宗乃亡国之君,苟活于人世而不知耻;曹丕篡汉称帝,后世人多骂其父亲曹操为汉贼。将三人合在一起讲述,有些勉强。他们唯一相同的是,按现在公历计算,6月29日,都是他们的忌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以史为鉴,总能从中寻找到,对当今世人仍然有益的经验与教训。北宋灭亡,徽钦二帝成为俘虏,却苟延残喘般卑微地活着,成为国家及百姓的耻辱。儒家学说中有杀身成仁的理念,怎么他们为何要这样屈辱地活着,而不是选择更有尊严地去死?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86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