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道家治国思想很精妙,封建王朝却以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0/8/26 17:45:54   点击数:

最近有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道家思想曾经在治国上大放光彩,为何了封建王朝却以儒家为主流思想?”既然有朋友问了这个问题了,那么就带着诚意好好回答一下吧。对于“道家的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个观点,个人认为,二者不能在没有任何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就直接拿出来这样比。两个学派的风格迥异,在治国上,二学派的许多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儒家治国思想就一定好,道家治国思想就一定差,二学派的特色,决定了二学派适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作为治国思想。

所以,道家颇有些“无为而治”的韬光养晦,更适合需要休养生息,刚刚经历乱世的国家。而儒家便比较积极有为了,自汉代董仲舒以后,被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就比较适合在国力强盛时期维系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巩固君主集权。所以,在封建社会,儒家会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并不奇怪。

下面,我们首先说说封建社会与封建社会下儒家思想的特点,再来讨论一下道家在治国上一些理论的特色,这样我们大概就能了解为何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原因了。

1、封建社会与儒家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也属名噪一时的存在,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没有获得各诸侯王的大力支持,但是孔子无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而孔子留给后世的儒家思想,颇有一点上承夏商周,下启秦汉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孔子心中向往的盛世,是以周王朝的盛世为蓝本,而孔子的“礼”,也是建立在周礼的基础之上,并根据孔子所处的时代环境做了一些改造的产物。

自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以后,即便有商、周的王朝更迭,但是每一个王朝的文化、礼仪都是连续的,虽不是一层不变,但也一定程度承接了上一个王朝。所以,儒家孔子思想中的“礼”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历代祖先在不断实践和改造中而出生于春秋末期的文化思想。

孔子之后,儒家中影响比较大,而且思想比较有特色的人物有很多,这里就说说比较典型的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虽然都是儒家了不得的大先贤,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礼”的维护上,孔子重视“仁”,孟子重“义”,“仁”也好,“义”也罢,背后都回到了对“礼”的维护上。

而荀子,他处于战国末期,并且在稷下学宫待的时间比较长,稷下学宫里面有各种类型的学者,不同学派间经常发生大辩论,荀子也得以在稷下学宫中吸取了儒家以外的思想。所以荀子的思想虽然最后也落到了维护“礼”上,但是他的思想中,我们能看到道家崇尚自然的影子,也能体会到法家对“法”的维护,不然荀子的弟子们,如韩非子、李斯,也不会成为法家显赫的代表人物了。

也就是说,到了荀子这里,儒家思想开始明显趋于重视法治,而并未让“德治”支手遮天。与此同时,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基于周王朝的礼仪文化,进行改良得来的,而周王朝的礼仪制度,也是承接前朝的。

奴隶制对比于封建制来说,奴隶主们对奴隶的压迫更加严峻,他们的文化里面,自然有维护奴隶主权利稳固的意思,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上承商周,下启秦汉,自然也会带着鲜明的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特征。

而周王朝治理国家更加依靠“德治”,周天子的衰微,便印证了时代的进步下,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法治”就很有必要了。而荀子,可以说是有比较浓郁“礼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家,更有甚者,包括现在也有不少朋友认为荀子属法家不是儒家,从上面的叙述来看,有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也就是说,从荀子开始的儒家,已经越来越重视法治的重要性,而儒家思想因为其对过去王朝文化的承接,自然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拥护贵族阶级利益的特点。

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虽然没有奴隶社会那般尖锐,但也只是缓和了一些罢了,阶级对立依旧存在,贵族阶级依旧在剥削劳动人民、老百姓。有阶级对立,就有矛盾,有矛盾,如果不缓和、不治理,就会爆发战争,就会影响到统治者的权位稳固。

而纵观诸子百家里面,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而且还能巩固统治者权位的,以儒家思想尤为突出,所以,后世选择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一点都不意外。

另外,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与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有较多的不一样。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吸收了一些法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他开创了汉唐经学的格局,他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称为新儒家。

2、道家思想与封建社会

在汉初时期,黄老道家思想将汉王朝带进了盛世,虽然带“富”了汉王朝,但是并不意味着黄老道家这个“大功臣”就可以长盛不衰。很快,到了汉武帝时期,讲求“清静无为”的黄老道家确实不再适合汉武帝那个年代了。

要知道,黄老道家指导下的朝廷对于为下者的管控比较松,而且汉初施行黄老之术确实也有一段时间,这便让地方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继而蠢蠢欲动。而且历史证明,即便汉武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独尊儒术的态势姑且稳定了局面,但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朝建国以来时间相对较长的黄老之术影响,在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一些地方豪强都几近富可敌国。

也就是说,如果当初汉武帝不采取制度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君主地位岌岌可危只是时间问题。而带有道家鲜明无为特色的黄老之术,明显在加强中央集权,维系社会尊卑秩序上达不到儒家思想的效果。所以,在汉朝逐渐富强的时期,黄老道家会落下神坛,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

3、儒道两家在治国思想上都很优秀,只是特色不同,儒家更适合维系封建社会稳定

因此,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儒家的治国思想优秀吗?当然是优秀的,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稳定,肯定是有儒家思想的功劳的。道家的治国思想优秀吗?当然也是优秀的,以黄老道家姿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道家治国思想,曾经将羸弱的汉王朝变得十分强大,更是帮助从隋末乱世中走出来的唐朝渐渐恢复民生,为唐朝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只是,即便君主采用的是黄老道家,但是其道家特色浓郁,思想的主要核心还是逃不开“无为”,光“无为”这一个特点,要君主“少作为”,朝廷“少作为”,就很明显对于巩固君权没有太大帮助。要知道,朝廷中的权势纷争,以无为姿态去“为而不争”,实在太理想化,要靠这个稳住从来“不缺斗争”的朝堂,确实比较困难。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重德治,也看重法治,并进一步强调尊卑有序,甚至还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来巩固君主地位,这无疑符合封建君主的需要。所以,后世封建社会中,会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知道思想,也并不奇怪。

文:颜小二述哲文;图:网络

颜小二述哲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15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