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八章第三节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
刘志轩著
第一卷人之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第八章(第三节)君王后发怒欲嫁堂妹与荀子糟拒
夜色中,君王后心情沉重,在王宫卫士的护卫下,乘车匆忙回宫。太史敫的话不时响在耳边:“齐国的君王姓田。那个荀况,他姓荀,不姓田,和田姓也没有什么亲戚干系。他为什么来齐国?他在齐国辛辛苦苦为的什么?
“我告诉你,过去我十分崇敬荀况,先王尊崇他是天下最有学问的老师,我是先王的臣子,能不尊崇他吗?可是这次他从秦国回来,我看他并不是什么最有学问的人,你以后要远离他,离得越远越好。
“不错,你的儿子是齐国大王,你是王太后,齐国上下都听你和建儿的号令。但是,你和建儿的位置能不能坐得稳,你们能不能支撑起齐国的江山,要靠我们,靠我们这些元老!
“我现在告诉你,敢快让他走,否则,你儿子的王位就坐不稳!”
君王后回到内宫,把这些话反复思索,衡量利弊,最后下了决心。她命令宫人立即请荀老夫子,还要务必从速进宫。
荀夫人做好了饭菜,幽兰将饭菜端到几案上,一家三口人亲热吃饭。
幽兰:“爹!今天我娘做的粟米粥真好吃。”
荀子:“这是咱们老家邯郸的家乡饭。”
幽兰:“你总说家乡好。”
荀子:“那是呀!故土之情,人皆有之嘛!你问你娘,是不是?”
荀夫人:“……”
幽兰:“娘,你不用说了,你和我爹一准说得一样。”说完自己吃吃地笑起来。
荀夫人:“傻姑娘,笑什么?”
幽兰:“笑你!……”
荀夫人:“笑我什么?”
幽兰:“笑你和我爹总是一唱一和,像是我爹的应声虫,我爹说什么,你一准也说什么!”
荀夫人嗔道:“看把你惯成什么样子了?……”
荀子:“老夫老妻,一唱一和,这才是美满夫妻呀!”
荀夫人:“都是你娇惯的!”
幽兰仍然吃吃地笑。
荀夫人:“笑什么?将来你有了丈夫就明白了。”
宫人在门外喊:“荀老夫子在吗?”
荀夫人:“有人来了!”
幽兰去开门:“啊!公公,请进!”
宫人进门来:“荀老夫子!太后请你进宫。”
荀子思考了一下:“公公!天晚了,请回禀太后,明日荀况再去好吗?”
宫人:“太后请你务必要进宫去。”
荀子无奈地:“好吧!”
宫人:“在下先行一步,回去通禀太后。”退出门去。
幽兰嘟哝着:“天这么晚了,还要宣你进宫。”
荀夫人:“可能是有大事要请你爹商议。”
幽兰:“我说你总和我爹说得一样吧!”
荀夫人:“又胡说。”
幽兰做了个鬼脸。
荀子:“夫人,我走了。”
荀夫人:“完了事,就早点回家来!”
荀子:“好!”
荀子进入君王后宫:“荀况拜见太后!”
君王后把荀子亲切搀起:“荀老夫子,快请起来吧!”
荀子:“太后这时把荀况召进宫来,为了何事?”
君王后:“本宫不唤你,你就不来吗?”
荀子:“太后每日为国事操劳,荀况不便打扰。”
君王后:“你每日在学宫里,讲学问,做文章,太累了。我的侄儿送来了一些东海的螃蟹,请你来尝一尝。”
荀子:“荀况刚刚用过晚饭。”
君王后:“我请你品尝品尝。”
宫人端上螃蟹与酒菜,放在几案上。君王后用筷子给荀子夹了一只:“快尝尝!”
荀子与君王后一起吃蟹。
君王后:“好吃吗?”
荀子点头。
君王后:“老夫子!如今你的弟子有多少?”
荀子:“不过几百人。”
君王后:“让我做你一个弟子吧!”
荀子微微一笑:“不敢。”
君王后:“为什么?你不愿意要我,是吧?”
荀子:“不敢。”
君王后:“又是不敢。我实话对你讲,你是我齐国的珍宝,我需要你,我的建儿需要你!”
荀子:“大王已经拜我作了老师。”
君王后:“为了把你请回齐国来,我费了多么大的心血,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荀子:“荀况明白。”
君王后:“为了请你,我派了齐国最优秀的将军千里迢迢去到秦国。为了请你,我不惜调动大军把韩国的都城踏平,就是拼上全国的兵将,打个血流成河,也要把你夺回齐国来。为了请你我不惜得罪了梦杞先生和他的弟子。”
荀子:“太后对荀况的器重,荀况感谢不尽。”
君王后:“我看重你,你也帮我做了不少事。你倡导革新朝政,封闭官伎馆,你和你的学生帮助平定高唐田狐和射戈叛乱。那些过去耀武扬威的人如今收敛得多了,朝廷里也太平得多了。这些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心里明白。”
荀子:“……”
君王后:“老夫子,不是你要感谢我,是我要感谢你!“
荀子:“太后!这些还不过仅仅是个开始。”
君王后:“是呀,齐国如今还不能说天下太平,更不能说强盛。秦国派使臣来,送我一个玉连环。玉连环,那是干什么用的东西?是缔结婚姻用的。这是秦王那个糟老头子想羞辱我,欺侮我是一个寡妇。我们齐国的那些元老们,口中说拥戴大王,心中想的是自己的那块儿封地。本宫如今是内外交困,难呀!咳!我一个寡居的女人,带着年幼的建儿支撑这诺大的齐国,日子太难过了!……”
荀子:“太后!齐国疆土广阔,人才济济,其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君王后:“是呀!我把荀老夫子你请回来,就是期盼这个未来的希望。今天我把我心底的秘密都告诉你。我呀,请你回来,是想把齐国托付给你,把我的建儿托付给你呀!……”
荀子深受感动地:“太后!感谢您对荀况如此信赖。荀况定然不负您的殷切期望,愿以平生之学,全力辅佐大王,使齐国的朝政完美,使君王的名声显赫于世,努力成就一统天下之大业。”
君王后高兴地:“好呀!这正是本宫的心愿。老夫子!你到过秦国、楚国、燕国,最多的还是在齐国。以后你就哪里也不要再去了,永远留在齐国。齐国就是你的家……”
荀子:“荀况感谢太后厚爱。”
君王后感情地:“老夫子!你姓荀,齐国的君王姓田。从姓氏上讲,你这样为齐国用心谋划,尽心尽力,有人好像难以理解。所以,在朝廷之中也出现了一些议论。”
荀子:“荀况不怕。荀况别无他想,只想辅佐圣王,成就一统大业。”
君王后:“是呀!您是一位圣人,圣人的心,平常的人是很难理解的。不过,假如有一个办法,能让人理解你,岂不是更好吗?”
荀子不解地:“……”
君王后:“本宫有了一个办法。”
荀子:“什么办法?……”
君王后:“我想,假如让你和本宫之间能够亲近一些,是不是就让人能够理解您了呢?”
荀子疑惑地:“嗯?……”
君王后:“说明白一点吧,我有一个堂妹,年过及笄,还没有嫁人。我想把她给了你,让你成为齐国王室的近亲,……”
荀子吃惊地:“啊?……”
君王后:“我的这个堂妹,长得非常漂亮,聪明过人,我一直想给她寻找一个好丈夫,可心里又总是舍不得。给了哪个人,都觉得可惜。真叫我为难呀!是秦王那个糟老头子的玉连环让我忽然想起了你。他秦王想和我联姻,本宫和你不是也可以联姻吗?你是列国中有名气的大儒,最有学问的老师,如果你娶了本宫的堂妹,你就和齐国的王室连上了姻亲。以后你和齐国就成了一家人。”
荀子急切地:“太后!……”
君王后:“你先不要说,认真地想一想。我想,如果真能够这样,你为齐国无论出什么样的主意,无论想什么样的治国办法,那些对您不理解的人就会理解,那些怀疑你的人就可以不再怀疑你,你看这样不是很好吗?……”
荀子郑重地:“太后!辅佐圣王,一统华夏,乃是荀况平生之志。除此之外,荀况不敢另有奢望。”
君王后:“怎么,你看不上是吗?”
荀子:“太后!按照品德和才能使用人才,选取正确之论,乃是圣王之道。春秋时,齐桓公用管仲为相,使得齐国称霸诸侯。管仲不仅不姓姜,还是他的政敌。楚庄王为熊氏,他用非亲非故的隐士孙叔敖为令尹,使得楚国富裕强大,竟然敢于问鼎中原。秦孝公采用商鞅的变法主张,使得秦国革新强盛。商鞅既不与秦王同姓氏,也不是亲朋。齐国朝廷中的一些议论毫无道理,请太后以国事为重,不要听信小人的闲言碎语。”
君王后:“老夫子!议论你的人,并非都是小人呀!”
荀子:“以荀况看来,不为国家大计而想,以一己之心度人者都是小人。”
君王后:“老夫子,且不说议论你的人是不是小人。你说句心里话,难道你觉得我的堂妹还不如你屋里的那个黄脸婆吗?”
荀子:“太后,鄙人的夫人虽丑,她与我终身相许,又与我生儿育女,我不能背弃她。假如我背弃了她,就不合于礼!”
君王后:“我不管什么礼不礼。我是太后!本宫要为我的齐国着想。”
荀子:“太后!礼是用来端正国家的。它就像衡量轻重的秤,就像判断曲直的墨线。人离开了礼就不能生存,做事情离开了礼就不能成功,国家离开了礼就不能够安宁。”
君王后:“你这个老夫子呀!你是个大学问家不错,可你怎么这样迂腐呢?你研讨学问研讨了多少年,难道你就不知道,你的那些道理只是说个给庶民百姓听的吗?”
荀子:“不!礼义,应该首先由君王做起,而后才能够实行于百姓之中……”
君王后打断荀子的话:“好了,老夫子,不要再和我讲你的那些礼义了。只要你愿意娶下我的堂妹,你就不只是一个学宫中的祭酒,一个做学问的老师,还是我田氏齐国君王的至亲。我可以名正言顺地给你爵位,给你官职,让你执掌齐国的江山,别人就不能再说东道西。我的老夫子,人生在世,不过就是名利两个字。你既有江山,又有美人,这一辈子还想要什么呢?该知足了!”
荀子:“太后!礼义道德本是人行为的依据。有了它可以治国安邦,可以养情化性,可以辅助法度。失去它,就必然跌入难以自拔的深渊。这种损失,初看不大,但若是再想重新得到它,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太后,齐国的江山虽重,却重不过一个礼字呀!”
君王后吃惊地:“什么?齐国的江山还重不过你的一个礼字?……”
荀子:“在广阔无际的天地之间,人与禽兽共同生活在一起,人与禽兽的区别在哪里?人与禽兽的区别,不仅仅是人能两条腿走路,身上没有长毛,而根本在于人懂道德,知礼义,所以人才是天下最为高贵的。人,知道礼义就文明;人,不知道礼义就与禽兽无可区分。”
“啊?”君王后气愤、伤心地:“你,你,你把我比做禽兽?”
荀子急忙解释:“不,不是……”
君王后大怒:“好了,你走吧!“
荀子:“太后!……”
君王后:“你,你还是个男人吗?……”
荀子:“太后……”
君王后:“修你的礼去吧!没有见过,天下还有你这样的男人!”
荀子:“太后!……”
君王后大声斥责地:“别说啦,你走吧!你走!”
荀子不再解释:“好,荀况告退!”转身昂然离去。
君王后恼怒、丧气,眼看着荀子走出宫门,一怒将身边的茶具打翻在地,近似疯狂地:“什么大儒?不识抬举的东西!”
侏儒优宁在帷帐后面看见,吃惊。
荀子颓丧地独自走出君王后宫。
更多《荀子》小说
请访问: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