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ldquo香江第一才子rdquo

发布时间:2021/6/24 3:16:02   点击数:

如果你好奇“高等华人”长什么样,去看看陶杰老先生就知道了。

六十岁出头,长脸,圆眼镜,眯眯眼,灰白头发——对不起,还是一张味道纯正的华人脸,五官中并无多少洋味,气质上也看不出多少欧气。

但这不妨碍陶先生内心深处将自己当成西方“高等”文化的代言人,不妨碍他动辄以“小农DNA”批判中国人,说中国人“只管吃饱”,“不重视逻辑、推理”,“奴性重”。

陶杰原名曹捷,年出生于香港左派家庭,父亲曹骥云是金庸、梁羽生在《大公报》的同事。陶杰少年时到英国华威大学读文学,毕业后进入BBC,工作之余修读了伦敦政经的国际关系课程。九十年代回到香港,当专栏作家。因为和梁文道合作节目,出于宣传需要,被当时担任电台台长的梁先生封为“香江第一才子”。

“香江第一才子”由来的这段故事,是陶先生接受采访时自己交代的。

说实话我不知道“才子”有什么标准,好像香港这个地方,特别喜欢出“才子”,一不小心,就是一把才子。

我心目中的“香江第一才子”是这位,同意的请鼓掌。

别的才子我不知道,但陶先生的水平,是不是当得起“才子”——而且是“第一才子”,依我看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在我心目中,才子的脑子要比普通人好,或者至少要好上那么一点。

陶先生的脑子呢?啧啧。嘿嘿。呵呵。

近二十多年来,陶先生是以社会评论家以及政治评论员的身份行走江湖的,让我们用两个具体的实例来看一看陶先生的时评与政论的水平。

众所周知,修例风波中,陶先生是黄丝的坚定支持者,所以不管黑暴做了什么匪夷所思的行径,他都要辩解一番。

比如曾爆出的未成年少女给暴徒慰安事件,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即使你站暴徒一边,碰到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么,否认事件本身,要么,装聋作哑。

陶才子如何做的呢?他洋洋洒洒写了上百字,给未成年少女慰安定性,说这是“两情相悦”。

前些年在台湾曾有过关于日军“慰安妇”的争论,据说当时有脑子秀逗的大学生振振有词:台湾人当慰安妇是自愿的。

某些台湾青年言论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香江第一才子的雄辩是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

见解惊人,角度刁钻,整篇说理文字如果再有那么一点点说理性,就完美了。

当英国政府装模作样地说要给持BNO护照的港人居留权时,陶先生又在毒苹果上的专栏发文,鼓动港人移民。他的逻辑很有意思,他提醒港人移民英国后要面对生活不便、要准备”受很多气”,但是……但是……

但是到底能有什么好处呢?陶先生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点:可以享受“深层历史文化”的红利。

深层——嗯嗯,很符合陶先生高等华人的心态。从这个词里就可以看出,陶先生的优越感,并不仅仅针对大陆人,也针对为数众多的港人。

兔主席曾提到过陶先生这类人的心理,有一段总结说得非常准确:

去年陶才子还和末代港督彭定康做了一次采访,陶才子一口一个Lord(“阁下”,或者可以翻作“大人”),那种端着架子谄媚的姿态,看得人很别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网上找一找视频,陶先生旁边的彭定康看上去似乎也一脸尴尬。

原本是帮着英国人统治其他香港同胞的高等华人,如今遭遇了身份危机,他们现在做梦,想成为西方“高级”文明的代理,然后像从前指挥其他香港人那样,对大陆人指手画脚。

想得美。也不看看中国是怎么崛起的,会受这种殖民地小家子气左右?可以这么说,中国大陆经历过的思想争论,至少领先香港二十年。香港人今天经历的,几十年前大陆人都经历过。

如果这是一场文化之争,香港注定要被收复回来,殖民地心态就是陶杰等人的辫子,注定要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熟悉陶杰文章的人,对他的“殖民情节”肯定不陌生——哦不,我错了,应该说是“被殖民情节”。在陶先生心目中,“香港本来是很好玩的,因为英国人曾经在。现在没有了,所以香港是仙履奇缘的童话。”

陶先生的评论总会让我感到一头雾水,话讲的好好的,扯着扯着就又扯到英美文化的优越性以及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上了。

“民族劣根性”就像是陶大才子的狗皮膏药,反正他没能力分析经济、法律、政治、文化原因的事,最后统统都是因为民族性。

遇事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民族性、劣根性。听着是不是很“河殇”?

陶才子的三板斧——对不起,我今天老说错话,应该是“一板斧”——连封他做“香江第一才子”的梁文道都看不下去了,梁写道:

“我不会像他那样写作。他很聪明,文笔非常好,但问题是,我非常不认同他的写作方法,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一种玄谈式的民族性。我很不喜欢谈民族性,这是一个本质论的概念。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竟一天到晚鼓吹民族性,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把现在的所有问题讲成是由于中国的小农DNA,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这种写作方式有什么意义?想达到什么目标?这就是我永远不会做的。”

某种程度上,梁文道与陶杰有些类似,他们的许多观点,对经常读英文报刊杂志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都能找到出处。但陶先生“借鉴”的水平显然是差了不止一筹的。

陶先生的问题在于抄也不好好抄,别人的观点有假设、有条件限制、有推演,陶先生盲人摸象,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到什么是什么,偏偏他又真当自己是才子,也不做事实查证,也不做概念厘清,还喜欢生搬硬套、卖弄墨水,就更没有逻辑了。

还记得前年越南偷渡客集装箱殒命事件吗?陶才子当时也是迫不及待地吃了一通中国人民族性的人血馒头。吃完才发现吃错了,偷渡客是越南人。

为此,陶才子还曾提出过一个遮羞布式的理论:文化人就是得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是我的本事”。

呃,请容我温和而不失礼貌地点评一句:猪脑子,你那叫逻辑不清。

以庐中对的气派聊八卦扯闲篇的本领,我老家苏北小城澡堂子里的大爷们全都具备。如果陶先生是才子,那那些水汽缭绕的澡堂子每天下午可是装满了才子。如果陶先生讲的是“真相”,那那些澡堂子里可充满了赤裸裸的真相。

去年疫情刚爆发时,某节目对陶先生的采访。看一看陶绅士的思想境界。

当年陶先生鼓吹BNO的文章出世,遭到了前特首梁振英先生的嘲讽。梁振英先生说,你老陶身体倒很诚实嘛,这样,你放弃香港永居身份,去英国生活,我送单程机票。

陶才子不甘示弱,但实在想不出像样的反驳,只好拾人牙慧说,你老梁如果放弃英国国籍和居英权,我也送单程机票。

梁振英先生随后回复,我自己和所有子女,从来没有外国国籍或居留权,我太太也早已放弃英国国籍,怎么滴,你老陶真要放弃啊?要不先从公开国籍和居留权做起?

陶才子哑然。

写到这里,“香江第一才子”的故事已经写了不少,下面来说说“思想大滑坡”是怎么回事。

油管上陶先生常年和一个香港媒体合作。该媒体的老板我们姑且叫他平老板吧。我记不清是《纽约时报》还是BBC多年前的专访了,这么形容平老板——他以编写有关红墙秘事的新闻而广为人知,也因为掀起香港黄色出版物的风潮而深受鄙夷。

反正就是这么一号人,这些年和陶先生珠联璧合,合作得亲密无间。

前几天平老板和陶才子又进行了一场连线。让人大跌眼镜的,这场连线中陶才子高呼“美国没有机会赢中国了”。

我选几段陶才子这次的发言,各位感受一下。

他开始做“大历史”比较:

“[美国人]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中国有三千年的历史,你要研究毛,斯诺也好,研究邓,傅高义也好,都要还原到三千年的历史框架,还要结合比较法家儒家,两条线两千多年交缠,对一个中国的领导人有什么深层影响,你去问一下傅高义也好,什么大西洋月刊也好,你问他们对中国的法家有几分认识,秦始皇、商鞅、李斯、荀子,你们这些汉学家读过没有?”

开始有各种新奇但是莫名其妙的比喻:

“就好像看中医把脉的,你这个这个这个手按住这个手腕,你就不知道这个病人这个人里头五脏六腑的跟他那个血气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你一个洋人,能活多少年,你想了解中国,根本不可能的事,说什么汉学家,在我陶杰眼中,对不起,我有点偏见,我一看见这个洋人是汉学家,我不会浪费时间跟他打交道。你不仅要会汉语,还要在中国长住。不仅要有中国老婆,还要至少被中国老婆骗两次,把你这个钱啊、爱情啊通通骗走的血泪创伤,然后从骨子里头了解中国美女。”

虽然这个恶心吧啦的“中国美女上当论”完全是瞎子摸象,但陶才子义无反顾地在这个基础上断言美国必败:

“[美国人]瞎子摸象,跟他们先天不足,跟他们后天不够努力都是有关系的。”“美国要急起直追,我认为来不及了,这方面早已分出胜负,所以再加上这种糊里糊涂的拜登,什么贺锦丽啊,自我感觉良好,那么川普是学得很快,知道大事不妙,但是这个不妙具体在什么敏感的精细的地方呢?他也说不准是不是?”最有趣的是这句提纲挈领的总结:“所以到了这个地步,就是三千年文化和两百年历史,谁是大哥谁是小弟这个问题是不是?当然我说这个不是立场问题。”

虽然还是扯东扯西,但主要意思怎么变了?说好的“小农DNA”呢?我们熟悉的“民族劣根性”呢?那个教导我们不要小瞧西方、英美会凤凰涅槃然后势不可挡地重新领导世界的陶大人哪里去了?

思想滑坡也太严重了,我严重怀疑这个陶老汉是高仿克隆人,还我香江才子陶敢言!

陶才子强调自己说“美国骄兵必败”不是“立场问题”的时候,平老板插嘴道:“我滋道,我滋道,我滋道,您完全是钻业的分析。”

陶才子一边凌空劈掌,一边回道:“我是科学的!理性的!专业的!分析!”

他扬了扬下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问道:“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平老板卖力点头,掷地有声地说:“嘚!”

——对、对、对不起,看到这里,我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怪我,陶大才子国士无双,肯定不会有问题的,是我这个听众太不严肃了。

姊妹篇:

《香江鬼才:嫖娼移民,一种移民英国的新方式》

—EN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林一五

做一把匕首,做一把手术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47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