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萧星云天天国学第讲君子儒
子不说——《论语》的智慧
雍也第六
第讲君子儒世,小人儒己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论语》的一大问题就是对提出的概念不加以定义。没有外延和内涵的划定,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是一个准确的哲学概念。当然,孔子会说,哲学是个什么东西!我又没有说我讲的是哲学。如果说《论语》不是哲学,那他是宗教的经书吗?中国人总是说儒释道,也有很多人称儒家为儒教,但与佛教和道教比较起来,或者跟国外其他宗教比较起来,儒家又不能说是宗教。那他到底是个什么呢?我个人比较赞同儒家是一个成贤成圣的教育系统的观点。佛家让人成为佛,道家让人成为仙,儒家让人成为圣。《论语》也就是一步成贤成圣的教材。既然是教材,我们就不说不定义概念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特点。因为作为个人修行的教材,如果像哲学一样把概念定义清楚了,就成为不可改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就不利于概念本身的发展,当然就不利于个人的修行了。因为这些概念都是有生命力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甚至不同的时代,这些概念都在不停地变化着、生长着。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儒和小人儒呢?很多人在讲解本章时,并没有去分清“君子”和“君子儒”,“小人”与“小人儒”两组概念内部的区别。而是简单地拿“君子”、“小人”这两个概念来偷换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概念。讲来讲去都是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如果孔子是这个意思,那还有讲这句话的必要吗?《论语》中大量讲“君子”与“小人”的篇幅,谁还不知道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呢?何况是对子夏这个造诣已经很高,列班“四科十哲”之“文学科”的大弟子呢!这里的“君子”和“小人”是定语,是用来定义和区分儒的。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儒”。孔子之前,儒者是祭祀及礼乐等礼仪活动的传承者,其早期业态是替人操办红白喜事。到今天我们在乡村还能看到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附近乡村一旦有红白喜事,就会请他们主持礼乐祭祀等活动。他们的职业还是比较受人尊重的。孔子在其母亲去世之前就是靠操办红白喜事获取祭肉谋生的。孔子开办孔子大学之后,一般认为,“儒”是指受教于孔子而从事诗、书、礼、乐之学习、研究和传播的学者,即墨子所谓“儒士”,也称“儒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说“儒,学者之称。”并引用了程子的话:“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程子是套用了孔子的话来做的解释,说“古之学者”是“君子儒”,“今之学者”是“小人儒”。他是把儒做学者解的,并认为君子儒就是为自己的伟大而修行的学者,而小人儒的修行是做样子给别人看,并不是从心底向往儒家成贤成圣的理想,并努力去践行,沽名钓誉而已矣!朱熹应该是吸收了程子的观点。一个儒者,内心是真实地为了完善自己的仁德修养,还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这是很难简单判断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外人有时候甚至是难以分清的。君子儒貌似为己,实则为人;小人儒貌似为人,实则为己。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重要的是要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君子儒是要真的成为伟大,小人儒只是显得伟大而已。爱因斯坦说:不要努力去做一个求成功之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之人。君子儒就是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学者,而小人儒就是努力去成为一个成功的学者。综合以上古今中外学者的思想,我们说君子儒貌似为己,实则为人,以儒家的成贤成圣理念为内心指引,脚踏实地修行自己的仁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成功学者。小人儒貌似为人,实则为己,是以儒家成贤成圣理念为口号,貌似在修行自己的仁德,而实际是为了个人私利沽名钓誉的学者。孔子用君子儒和小人儒来区分学者,正因其一贯的高瞻远瞩、眼光犀利、思想深邃。他知道儒家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假儒家”以儒家之名行害儒之实。可能是发现子夏虽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思想上面有沽名钓誉的倾向,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来予以提醒。孔子历来能说会道之人比较警惕,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说了什么,而是看重他做了什么。他曾经说赞许言语笃实诚恳之人,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伪君子呢?(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先进》)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孔子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孔子时刻在提醒我们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来判断真君子与伪君子。这些论述同样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学者是君子儒还是小人儒。后世儒家荀子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荀子直接批评子夏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故作谦虚的“贱儒”,荀子直接就把子夏归入了“小人儒”一类。孔子的话是针对子夏说的。一定是因为孔子在子夏身上发现有小人儒的表现或倾向。子夏做了什么让孔子这么认为呢?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夏认为,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儒者当顾全大局就好,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在孔子看来这句话一定是有问题的。就仁、义、礼等方面而言,孔子追求的是极致,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和违背。很多人以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其实是子夏的话。这说明子夏非常向往出仕为官,而一个向往出仕的学者免不了就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子夏做莒父宰的时候向孔子问政,孔子就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这是在告诫子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见利忘义。子张曾针对子夏教育自己的学生“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的话批判子夏的观点:“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由此也可以看出,子夏的行为作风是比较偏向现实的,甚至有与现实妥协的态度。这也不符合孔子修行君子的标准。(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孔子评论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先进》)虽说子夏学问了得,特别是文学方面的能力出众,有功于传承儒家六艺。但在孔子眼中,子夏身上的这些毛病便是典型的“小人儒”特征。孔子提醒子夏要有更高的追求,做一位君子,就像长辈、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一样,其苦心可鉴。我们这个世界伪君子、小人儒实在太多了,他们满嘴道德文章,暗地里男盗女娼。搞得我们已是无力防范。一些人拥有丰富的知识,两眼的文凭,高级的职称,但并不因此而自然成为“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更缺乏自觉的人文关怀,“知识”对他们来说仅仅是谋生工具而已,他们的古字里根本没有一个读书人应有的担当精神与人文关怀,没有对道义的追求,没有正义的立场,不能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社会的进步,对弱势的群体毫无同情之心。更有甚者,将自己束缚在利益集团的战车上,为虎作伥,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也难怪一些专家被人们讥为“砖家”,一些教授被人戏称为“叫兽”,一些商人被调侃为“伤人”。问题就出在他们甘为“小人儒”,而丝毫没有修养仁德意愿、更不会有完善人格以争取成为“君子儒”的动念。这是读书人的异化,孔子当年所忧虑的知识精英的道德堕落,读书人的人格分裂竟然顽强地生存到现代。这是知识群体的悲哀,更是国家民族的悲哀。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我们学程子的样,套用孔子的话,可以说:君子而不“君子儒”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君子儒”也。孔子说,君子做不到仁的人或许是有的,但一定没有小人可以做到仁的。我说,君子做不到“君子儒”的人或许是有的,但小人一定不可能做到“君子儒”。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达了同一种人生价值观,即面临生死抉择时应当选择道德生命而舍弃自然生命,是儒者“近仁”“求仁”的终极目标。一个人有知识不困难,成为一个儒者也不困难,但这并没有真正进入“仁”的境界。只有“仁”才能使一个儒者成为“君子儒”,反之,即使是子贡这样“瑚琏”级的“大器”,也可能沦丧为“小人儒”。为此,孔子谆谆告诫子夏及他弟子们:“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想必聪明如子夏者,听了夫子的话,心中定然有数。道客村曰:君子之儒济时世,小人之儒混江湖;学问之道需谨慎,一步之差误歧途。国学经典领读人:萧星云
萧星云先生研学中国传统文化30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及人生智慧的融合研究。著有《商务谈判实训》、《创业思维》、《七剑赢天下》、《孟子的民本思想》等著作。萧星云先生现为海口市人大代表;海南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客座教授;海南省大众创业协会、海口市创业就业协会创始人;海口电视台《海口大讲堂》特约专家;教育部创业指导专家,投融资专家;北京德汇天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萧星云先生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运筹学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曾任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项目官员;香港上市公司高阳科技中华区副总裁;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迪威视讯执行总裁。“道客村”—国学研读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金.......这一行行耳熟能详的词句是否让你心中涌起一股遨游书海的冲动呢?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这是一群经过严格筛选的会员一起定期举办的活动,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尚且充满智慧的圈子。这个圈子是半封闭的,只有通过严格考核的被推荐人才能成为正式会员。
人生经营中,如果不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就一定会把时间花在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上,拿出生命中的二十四天,与智者同行、与高手为伴,走进历史与文化的深处,为人生的圆满幸福找到永恒的定海神针!
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研讨中国国学经典,如儒家《论语》、《孟子》;道家《老子》、《庄子》;佛家《心经》、《金刚经》等,让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一起从知识学习升级为智慧学习,探究“道”的层面的智慧升华,以返璞归真的“道”来指引我们的人生,追求生命的终极幸福。
在这里,我们一起参悟天时地利,分享人生幸福的秘诀,聊聊创业与梦想,侃侃股市与投资,抒发对事物的见解,让不同的思想自由碰撞,擦出属于你的火花。
在这里,我们一起组织风景名胜、人文景点的研修之旅,带着家人走向大自然,我们的课堂不限于教室。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得到书本内的知识,更能汲取到书本外的人生智慧,让我们一起携手进入这美妙的殿堂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