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浅读孟子学复盘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核心书摘
《孟子》第一章开宗明义,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们都知道,“孔子讲‘仁’,孟子则经常‘仁义’并言”。如同“仁”是《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核心一样,在双音节词已经勃兴的《孟子》一书中,“仁义”便是孟子其人和其书的思想核心了。
关于作者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学什么
1、孟子晋见梁惠王
2、仁义与利的区别
今天浅读的原文
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音频摘要
竹阴在水意气凌云
松风高洁兰气幽芳
从今天开始呢,我们将和大家继续浅读十三经二十五史,我们这个系列开启一个新的经典复盘篇章——《浅读孟子学复盘》。打今儿起,我们会恭敬至诚的邀请大家和我们共同来浅读《孟子》。
开始读书之前啊,说一句题外话,中国的民间啊,其实是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事实上呢,没那么玄乎。这句话呀,就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岁数算出来的。
孔子当初活了73岁,孟子呢?他老人家活了84岁,所以七十三八十四到这岁数的时候啊,不用害怕.反过来也说明了孔子和孟子在咱们中国人心中地位非常高,这也是从侧面证明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主流地位。
事实上,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出生年月日,在历史上啊,是有很大的争议呢。说到孟子的身世呢,就更复杂了。孟子的出生年月一直到今天,历史考证都是一个谜。在历史上对孟子出生年月和去世年月的说法呀,简单归纳,有个八九种。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自己的观点是,孟子啊,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前年的,去世于公元前年,如果按照钱穆先生的算法,那孟子享年应该是84岁。这其实才是“七十三八十四”的来历。
推算起来啊,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他老人家的去世,也就是公元前年,大约也得有年左右的时间。孟子呢,论资排辈儿其实应该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就是写《中庸》的那个人,“作中庸,子思笔”嘛,孟子是子思的徒弟的徒弟,就是徒孙辈儿,所以你要这样论起来,那和孔子差着五辈儿。
但是我们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说明什么呢,说明孟子继承的最后,是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仁政的思想,真正是孔子的传人。所以呢,中国人才把孟子称为亚圣。
我们这一次要和大家共读的《孟子》的这本儿书啊,其实是在战国中期,由孟子带着他的弟子万章啊,公孙丑啊,这些人一起著就的。这本儿,书里讲的其实是孟子他老人家呀,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他的政治行动。我们说了,这本书大概写成于战国中期,所以呢,历朝历代都被奉为儒家圭臬。
我们在今今乐道读书会当中,和大家至诚恭敬的浅读十三经、二十五史。我们曾经读到《汉书·艺文志》,其实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呢,就注入了孟子,原来一共有11篇,可是呢,我们读《三字经》,说“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为什么现在剩七篇了,流传下来,现存只有七篇,每一篇呢,又都分上下,所以叫七篇十四卷。
和我们读很多书,象诺贝尔文学奖系列,大部头儿啊,这一篇读不完,我们就分上、下,上、中、下,有的时候还分一、二、三、四卷。
这个《孟子》呢,总字数是多字,一共有章。相传啊,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可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孟子原著是分为七大部分的,原来呢,是没有篇名儿的。后来为了方便指代,就各自取这篇文章开头的几个字为篇名儿。所以我们一开始读《孟子·梁惠王上》是这一篇,头几个字是梁惠王啊,就以这个作为篇名了,所以篇名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和我们现在写文章,给文章起名啊,方式方法就不同。
先秦其实有很多文化典籍都是这样啊,比如说《论语》啊,《庄子》啊,都是这种起名的方法,篇名只是这篇文章开头的几个字。
而到了南宋的时候,大儒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就成为四书了。所以你如果跟着今今乐道读书会读书,读十三经、二十五史,这十三经里面四书是不完整的,达宋元明清以来,其实家家户户啊,都愿意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孟子》这本书呢,不但利益纯粹宏博,文字呢,也非常雄健优美。孟子学说的出发点肯定是讲道德,说仁义啊,我们就是人经常说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孟子典型推广性本善。
孟子学说的出发点,如果是性善论,所以后边儿讲的就都主张德治,以德治国。所以读《孟子》,你会发现它是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所以呀,《孟子》这本儿书是特别适合企业家、创业者来读的,他讲的是性善论,相对比较起来,荀子的书呢,性恶论,其实是从反面激励人进取,去恶成善,所以很多研读历史的人愿意把《孟子》和《荀子》放在一起比对着读。
孟子是从人与动物不同的本性去入手,阐述人的本质,把人的食色之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了,而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做是人的本性,从而呢,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认识,突出了人的善良本性。
反过来再看荀子,荀子强调了性伪之分呢,伪就是真伪的。是把人之不可学、不可事、生而有之的自然本能之性,定义为所谓的人性的“性”字,因为人的自然之性的质朴与粗糙,所以要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这是孟子和荀子性本善,性本恶的比对。
而我们这一轮啊,和大家一起浅读《孟子》,还是希望能够站在管理学或者是复盘的视角上来再读经典,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带着问题读书,在和我们共读的过程中,我们一百句“错话”引起你的一句正确的启发。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好了,那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和大家恭敬至诚的来浅读《孟子》学复盘。
首先我们要共同开启经典中的原文了,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你看这段话呀,要是自己在家看看那一番就过去了,因为他直译起来非常简单,说什么呀,书名儿啊,叫梁惠王上。这是孟子七篇14卷第一卷。讲的呢,是孟子他老先生。啊,这周游列国,推行仁政,这有一次呢,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啊,就去拜见梁惠王。
可是这梁惠王啊,对远道而来的孟子并不怎么客气,一上来呢,就称孟子为“叟”啊,叟就是老头儿了,说,老头儿啊,你不远千里来见我。一定是带了什么对我国非常有利的高见吧?
你看,这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说明什么?说明这梁惠王有点儿急不可耐,其实呢,就是不耐烦,因为梁惠王一心呢,想推行的是霸道而非王道,所以呢,这才会连基本礼貌都没有了,寒暄都免了,虽然说其贵为君王,但是对前来游说的士大夫,直接叫叟,叫老头儿,这要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那肯定是失礼的。
叟!不远千里而来,老爷子啊,你不辞千里长途辛劳,到我这儿来耍嘴皮子,你是不是能给我国家带来利益呀?好了,这不客气的开场,孟子怎么应对呀?我们再看孟老夫子,不仅没有像梁惠王谄媚迎合,反而呢,这老头儿又不是善茬,针尖儿对麦芒啊,这孟子就回答了。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这时孟老夫子就说了,说大王啊,俗不俗啊,没格局,没认知,没高度,你好low,你说你大可不必一开口就跟我谈利益的利字儿啊,谈什么利益不利益离的?后边儿,经典出现了,叫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的意思说啊,咱也得有仁义才行啊。
正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天下如果都见面就讲利益,几乎都不讲礼貌,不讲仁义,那您这个国家不就危险吗?
所以如果我们研究孔孟之道啊,你看这个仁义的仁字,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二,这是个会意字,本义呢,是要求对人要友善,也就是要爱自己和天底下所有的人。引申开来啊,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用爱与美去填满我们的生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爱去相处。这其实是孔老夫子提出的孝悌的理论。
而仁义的这个义字呢,是象形兼会意字,繁体的这个義字我们都会写啊。上边儿是一个羊,下边儿是一个我,羊是什么呢?古代是财富的象征,你看我们现在人民币那个符号儿啊,也像一个羊少一横儿一样,上边儿呢,这个代表着羊角,取人人之义,是在平均、美好,这是一个象形字;我字呢,从戈从禾呀,是一种肢解牲口的兵器,在古代的时候,所以它也是个象形字,你看上面羊下边儿有我,这两者一合在一起,意思是什么呢?是用刀把羊肉分开,分了之后要给别人,也就是要与人为善,引申为公平标准的分配。它背后啊,隐藏着正义的意思。
所以这一章啊,作为全书的开篇,是因为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莫过于讲道德,说仁义,仁义二字啊。我们知道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代啊,人人都受到现实功利思想的影响,所以孟老夫子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的社会风气,他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他才大力提倡和宣扬。仁义的治国理政方略。
把孟老夫子的话放到今天啊,其实是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开放40多年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用说,那肯定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是经济发展,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喧嚣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老祖宗留下的国学智慧。读经典,且只精读经典,这才是“详训诂,明句读”啊。
这也是我们今今乐道读书会一直奉行的使命和读书的准则。我们开始带着大家从浅读《大学》开始,浅读《中庸》,浅读《黄帝内经》的素问篇,浅读《道德经》,浅读《资治通鉴》。
现在呢,又开始至至诚诚的和大家浅读《孟子》,你会发现我们其实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要丰富我们中国人文化生活,要从传统文化的复兴开始,不仅要有自上而下的指导,还需要像我们这样带动着大家一起自下而上的自觉的持续阅读。
所以很多人总说啊,弘扬传统文化。我觉得只作为一句口号没有意义啊,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小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大四书,你得从这小四书到大四书得真干啊,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就从自己的持续阅读做起。
关于读书的方法论啊,我一直很推崇曾国藩的三条建议,我觉得很好。曾国藩认为,读书首先要只读经典,尤其是儒释道的经典,他那个时候在清朝没有二十五史,所以叫读十三经二十三史。
曾国藩的第二条关于读书的建议,就是要精读经典,力求读懂。很多人现在拿书读完了之后。还特干净。其实详训诂这训诂二字,就是要把逐字逐句标注清楚,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下来,只叫知。知行合一还要行。所以,曾国藩的第三条建议就是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在曾国藩的这个时代看来啊,这三条儿读书的经验缺一不可,所以今天我们读《孟子》,孟子和梁惠王对话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们其实在谈论利益的利这个字儿的同时,不要忘不是事事一定要讲利益呀。
其实孟老夫子提醒梁惠王的就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利益的利,更重要的东西,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的美好生活生活一定不只是财色名食睡、利欲熏心的社会。还应该是一个仁义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内心都充满了爱,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喜悦的社会。所以你看,孟子见梁惠王开口回答的简简单单的一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那就是我们到底是要仁义还是要利益呀?当然,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零和博弈的难度极大的选择题,这道题呢,几千年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选好。
所以我们才会“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这种轮回经常不断的上演。我们读《道德经》的时候,老子的哪句话如同寓言,也如同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孟子这句话的注解一样,那就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有的时候走的太急,走的太快,甚至自以为走的太远,就容易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现在都用手机,手机,让我们每天都在喧嚣中度过。人在喧嚣中迷得太久了,陷得太深了,终究会遭遇到价值二字的逼问。这个时候啊,我们其实可以静下来,回到源头去寻找,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新抉择。
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仁义的仁就是要求我们啊,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建立一种爱,这种爱是大爱,用仁义的义字去支撑我们的行动。在社会上所有的资源都属于大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共享。
小的时候都水浒,特别喜欢没上梁山之前的宋江,为什么呀?及时雨。所以,仁义的仁是建立一种爱,叫做知性合一的知,仁义的义,是用爱去支撑我们的行动,称之为知行合一的行。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也就构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
在孟子的思想中。他将仁义二字合并在一起使用,意思就是想表明,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应该以亲情一样的爱啊,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义的仁有通过仁义的义来达到这一目的,放在一起,更能体现仁义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观点。
孟子一直强调一个把仁义作为追求的人,他是懂得恪守正义,尊重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的人,他不会置别人于不顾,这就是仁义的观点。
我们经常说啊,你看这年轻人多仁义啊,你看这人,这孩子多仁义啊,这其实强调的就是孟子的核心价值观。
正所谓静观事态,细品人生。其实我们这一轮和大家一起浅读《孟子》学复盘,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站在管理学或复盘的视角上,来和大家再读《孟子》,书读到这儿,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孟子所提倡如何把仁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来对话一下我们熟悉的企业家稻盛和夫。
在拜金主义肆虐的今天啊,讲到孟子的仁义二字,你会发现有很多反面的典型,好像到处都充斥着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们对正义传统的退化好像都是无动于衷的,对良知和灵魂的沦丧好像都是日趋麻木的。
而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慎言笃行,不得不说啊,仿佛是筑起了一座精神山门,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中国人有老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行之有道。这和我们今天浅读《孟子》里提倡的仁义是一样。
跨越时空,当《孟子》对话道盛和夫的时候,道盛和夫的观点是,其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是伤害了自己的利益,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这不也正候此番浅读《孟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二字不谋而合。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稻盛和夫亲身所经历了经济周期的涨涨跌跌,沉沉浮浮。但是凭借着他自己的胆识和远见,反而使他所带领的企业总是能够不断的在逆势中成长。
对于所谓的萧条啊,稻盛和夫认为,商业经营者实在没有必要感到悲观,有萧条的时期,必然就会有往上走的时期。
新冠疫情到来了,现在看起来是不景气的时候呢。最重要的大事,其实就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嘛,让人知止有定,静虑,然后才会有远见,不慌张,懂忍耐。所以不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市场,针对可能的研发,针对细分市场去进行充分的准备。
稻盛和夫总说啊,每次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当灰犀牛出现的时候,向新冠疫情爆发反复的时候,那这个时候正式专注于研发,去探究各种新业务、新产品的可能性的时候,比如说KDDI,便是稻盛和夫在不景气的时期所创立的新业务。
今今乐道读书会总讲跨时空对话,我们浅读《孟子》跨时空对话稻盛和夫,那反观战国中期你看各个诸侯国,那个时候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这个利字儿的追求,真的是达到了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地步,互相之间频繁的发动战争,也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梁惠王见到孟子。他也是想让孟子啊,为他提供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就不怎么客气,见面就问老头,怎么能帮助我有更多的利益啊?而孟子心中早就有了老人家自己的仁义思想,所以老爷子也毫不客气的说出亦有仁义而已矣。从这开始啊,孟子就要向社会广泛宣传他的仁义思想了,所以,浅读孟子学复盘,也就从这一章这一句,这一核心价值正式开始。
孟子他老人家主张仁义并不是要让人抛弃利益的利,而是反对不讲社会公益,只讲一己私利,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的做法。我们只有真的读懂了这些,才能对孟子这本书有属于自己的更深刻的认知。
正所谓穷不失义富而无骄。好了,那书读到这儿,我们今天的问题也出来,大家不妨在合上《孟子》这本书之后啊,思考一下,你所理解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这个重大命题,到底是要仁义还是利益?
相关阅读:
17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怎样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浅读《资治通鉴》学复盘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
才能与德行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成为》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
《心》|如何跟着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提高心性?
稻盛和夫:《活法》
一手缔造两家世界的人的经营哲学。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如何成为更高阶层的人?
《恶俗: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恶俗文化?
(视频)《终身成长》读书会(六)奶头乐理论:80%的人嘴里都塞有一个“奶嘴”
上次推送内容:
《天国》(下)
如何打破理想与现实的壁垒
站直了说话
大丈夫能屈能伸曹操如此,牛根生也如此。
《孙子兵法》始计篇拼音朗读精解学习合集(值得收藏)
《和谐养生大智慧》68七情,事关五内,过喜过悲皆不宜
三月小雪
本次推送:
浅读《孟子》学复盘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仁是知,义是行,讲仁义就要知行合一。
菠菜——美国《时代》杂志曾将其列为“现代人十大最健康食品”的第二位。
曹操不爱孔孟爱兵法,是何原因?
《和谐养生大智慧》69事业和家庭和平共处
期待一场雪
下次拟推送:
浅读《孟子》学复盘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义和利的顺序和平衡点怎么设定
艾米丽的幸福
曹操为何能与桥玄成为忘年之交?
《和谐养生大智慧》70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情感周期
春分时节,唐山按下暂停键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