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ldquo均rdquo之思社会转

发布时间:2022/5/7 16:59:28   点击数:

“均”之思:

社会转型期思想变化的一个案例

王坤鹏

来源:《孔子研究》年第1期

摘要:先秦诸子针对现实问题集中阐发了包括均地、均政与均贫富等在内的“均”观念。均地之议主要从保民生、尽民力、土地管理及赋税征收等角度生发,均政之议包含均平爵禄、均用民力、均治天下等不同层面。相关论议的产生有其背景:一是战国时期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小家庭从宗族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经济单位;二是官—民二元格局形成,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与政治伦理关系;三是华夏文化圈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均平天下成为主流思潮。诸子“均”之思,不管是均地、均政抑或均贫富,都切中了社会现实问题,少有虚渺玄远的内容,相较西周时期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现了战国时期个体价值的发现,是其时建立新的社会与政治伦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均观念;社会思想;诸子;社会转型期

作者:王坤鹏,男,年生,河南沈丘人,吉林大学中国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历史文献学等。

关于先秦诸子“均”观念的研究,学界已形成若干研究成果,相关论作或专门考论《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关章节的内涵[1],或分别从社会、经济及政治等角度论析先秦诸子的均平思想[2],也有专家从整体上探讨中国古代均平文化的内涵[3]。但既有成果多就思想观念作静态分析或逻辑推演,对孕育“均”观念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所忽略。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转型期思想变迁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有关“均”观念的论述作进一步研究,祈请专家指正。

一、土田之均

先秦诸子关于“均”观念的思考虽或托之于上古礼制,但实质上大都是针对春秋末年以迄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之实际情势而发。其时列国政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