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我们都是三尺讲台上的黔驴一头

发布时间:2022/5/11 11:32:29   点击数:

撰文:邓艳萍

总编:陶阳阳

美指:翔超超

做了老师,就不得不炼就十八般劝学本领,既要使点儿宋江的恩惠,又要懂点儿刘备的眼泪,还少不了唐僧的碎碎念。不过,老师也是三尺讲台上的黔驴一头,也有技穷的时候。因为,故事往往是这样的:

?课堂的初衷是相敬如宾的——

敬茶

敬是最润物无声的课堂了,我开讲你恭听,你礼问我细答,其乐融融!但敬的尺度最难把握,若是老师不温不火地敬,学生慢条斯里地喝,固然一团和气,但课堂又少了一点铿锵活力。更多时候,敬茶的课堂只是一种乌托邦,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孙悟空,大多是不会端端正正受敬的。

?敬茶不吃,就和风细雨地劝劝吧——

劝酒

应该说,劝酒是当今课堂最贴切的比喻了,比起敬,多了一点力道。古人就推崇劝之道,荀子的劝学,就是鼓励学习督促上进。劝酒仍是温润的,精进又不失礼。力劝之下,席间的学生也各有不同:聪颖而不好学者,属有酒量无酒兴的;好学而不得法者,属有酒兴无酒量的。作为师者,在学生无知无畏的年龄,劝一劝,善莫大焉!

?如果劝也不吃,还是俯下身子求吧——

求雨

若是风也调雨也顺,就不会有人望天求雨了。师者所求,始终是为了收成,谁不想多收个三五斗?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相求已是一种悲哀,因为这是一种躬身或半跪的姿态,让教育有了尊卑。关于求雨,可记得,龚自珍的那句哀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软硬都不吃,只好捏着鼻子硬灌了——

灌水

灌水的别名就叫“填鸭式”,属于土法炼钢,既挨骂,又受捧。捏着鼻子灌,起码完成了物理意义上的输送。虽说你不情来我不愿,但灌了起码三餐不饿,不灌只能空空如也。在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之下,灌水是教书先生的最后一着臭棋,最无奈又最安全。

萍老师笑侃课堂,也包含师者的无奈和学生的困惑。无论敬茶、劝酒、求雨、灌水,都不是中国教育最得体的仪态,因为,教育应该是高贵的!

我们如何高贵起来,又一直高贵下去?不全是老师的事儿,也不尽是学生的事儿,这需要整个国民的精神崛起!

●有感,就逛逛萍书房: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萍语文-│我们用阅读量说话投稿/合作/交流:dypyuwe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