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一幅先秦思想史导览图
——让热爱与成长,在记者团生根发芽
全文字数:
阅读时间:13分钟
先秦
XIAN
QIN
导览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个外国人可能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吗?对于影响人们行为习惯的某些深层原因,我们不一定有自觉,因为它像水之于鱼那样自然。本国传统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可谓普遍深远矣,这种影响可能“百姓日用而不知”。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是“西式”的,但那些西周之后产生的文本及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仍然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思考问题的方式。本文要介绍的书,可以说是一本先秦思想史导论:《中国思想之渊源》。作者为已故前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牟复礼(FrederickW.Mote,-),这古色古香的名字一半是音译,一半取典于《论语》。书中介绍的这些经典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并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行事和思想。
牟复礼(FrederickW.Mote)
牟复礼教授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军官。年至年服役于美国陆军空战部队(UnitedStatesArmyAirForce,USAAF)。后因修读过汉语而被送往哈佛大学深造,在此期间参加了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主持的美军汉语培训班。此后担任中国空军训练课程通译。战争结束后退役,继续在哈佛求学。后到中国留学,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和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历史。曾亲炙王绳祖、陈恭禄、向达、启功、王崇武、郑天挺等文史名家,说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返美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陶宗仪及其〈辍耕录〉》。后到台湾做博士后研究,当时的老师有郑骞、屈万里、王叔岷等人。年应聘去普林斯顿大学,是普大东亚系的奠基人。年从普大退休,他的职位由余英时接任。他写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论文,出版过关于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专著,翻译过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还主持编写了《剑桥中国史》的明代部分。生前最后一本大部头的著作为《帝制中国:-》(ImperialChina:-)。这本《中国思想之渊源》(IntellectualFoundationsofChina)是他为本科生介绍先秦诸子的书。
《中国思想之渊源》英文第二版封面
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中曾言:“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现在,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公民,若不是文史专业,对中国先秦典籍也是十分隔膜的。繁体竖排的古籍读起来可能还不如英文好懂。使用着同一种文字的中国古人,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反倒有一种异域风情。
而一个真正的异域之人,反而可能比我们自己对这些“古董”更感兴趣。很多现代中国人看来陌生难懂的典籍正是国外“汉学家”钻研的对象。因为我们与他们是如此不同,要理解这种不同,就得从中国历史的深处开始探索。所以,一位英语世界的明史专家写一本中国先秦思想小史也不算奇怪。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我们想要了解中国文明何以屹立得如此稳固,就必须理解奠基于文明底下的思想根基。这部明史专家写的先秦思想史导论旨在为以英语为母语的本科生介绍中国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为其勾勒中国古人精神生活的轮廓。本书最初面对的读者虽然为国外本科生,但也颇适合现代中国的大学生。
《帝制中国:-》英文版封面
首
这是一本导论性质的小书,中文版也只有页左右。若有闲,一天就能一口气读下来。本书的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9年出版,年出了精装版。全书共七章,第二版中编辑加了一下插图和页边评语。在导论部分作者首先从物质、精神、社会、制度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起源。中国的信史时代目前可以追溯到商朝,周之代商作者比以罗马之于希腊,以示其文化上的继承性。但作者也提醒我们这种类比的不确切处,即周与商在语言上很接近。这种类比应是让西方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史。西周末年周室衰微,地方诸侯逐渐强大,独立于周王室。从东周到秦统一中国这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基本思想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观念和社会政治元素支配着中国以后的历史和中国人的心灵。
中译本第二版封面
二
第二章以西方思想为参照介绍了这个时期中国人的宇宙论、宇宙生成论及其社会文化效果。与古希腊不同,中国先哲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