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孔子算老几老二王绍璠
龙心之声
中国文化不只是儒家,更不是以儒家为中心。01
01
时下的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这是中国人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虚无主义之后,希望回归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信的一种表现。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知道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期被冷落的命运之后,再次重新拾起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历史已经不很认识了。谈起中国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国人都认为,孔子及其儒家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02
01
对于这种偏见,王先生回应:“孔子算老几?算老二。”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对当代中国人过度吹捧孔子为中国文化唯一代表的错误观点,王先生以这种幽默的方式,给予了批评。王先生批驳的对不对?让我们大概走进一下中国文化史看看吧。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及其学说只是众多学派中的一派,而且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要的地位。孔子删编六经传世,他本人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集大成者。但孔子本人没有称自己为儒家,也没有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儒学。由此也可知,六经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把其完全归到儒家不合事实。03
01
战国时期儒家已经一分为八,各家都自称得了孔子的真传。《韩非子·显学》中就说到:“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所谓的各个“儒家”之间思想分歧也十分严重,乃至完全相反。例如荀子就批评子思(孔子的孙子)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所以,儒家思想到底是指什么,到这里已经各说各话了。汉代虽然有“独尊儒术”的强调,但是始作俑者董仲舒所提出的“孔子之术”,已经不是孔子本身的学说,也不是原始儒家学说,而是主要吸收了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的荀子的学说,同时融进了墨、道、阴阳等各家思想的所谓“孔子之术”。04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开始鼎立呈现。唐代作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更是三家思想并行发展的时期,其中儒家的部分,也主要是对五经的提倡,而不是强调孔子。从隋唐开始,所谓儒家自知儒门力量薄弱,没有实证方法,于是开始从佛教禅宗寻求内蕴支持。唐宋时期,经过禅的整合,儒释道三教已经都汇归到了禅文化。宋明理学虽然面子上说是儒家,实际上都偷师禅宗。而唐宋时期成熟起来的禅文化,持续影响到了以后的时代。05
0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某个人或者某个学派没有力量支撑起中国文化的大船。尤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历史上文化最昌明的时代,比如春秋战国以及唐宋时期,都是文化底蕴深厚又开放包容的时代,更非某个学派可以筑起这样的时代。而唐宋时期趋于成熟的禅文化,也并不是一个学派,而正是一种集大成的、开放兼容的文化。王老师评论说:“当代中国人只以儒家或孔子来认知中国文化,而全然无知、无视于禅、道、易、医等民族文化之精华,更以《论语》来代表孔子或儒家之学,全然无知、无视于经史子集的弘大文化思想,中国人很快就会陷入集体无中国文化意识之流当中,根本彻底丧失对真正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实际上,孔子和所谓儒家的地位,只是到了元代才得以提高。各地修建孔庙,则是清朝的事。我们很多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延续了清朝以来对孔子和儒家的推崇,于是就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做了想当然的错误判断。王老师又说,现在所谈的孔子,都不是真正的孔子。我们对孔子根本不了解。孔子成了“变形金刚”,后人以自己的东西神话孔子,强加自己的意思,孔子被庸俗化了。王老师有一篇《孔子喊冤记》,详细讲述了孔子被作为道具玩了两千年的事实。06
01
王先老师另有一句话:“中国人现在把孔子当作遮羞布、救命草。”这又如何理解呢?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又开始起来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开始加强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于是也就该到时候,展现一下自己的文化了。可是,经过清朝中叶以来的自甘堕落,经过“五四”运动以来在民族文化上彻底自废武功,中国文化如今已经十分凋落,穷的叮当响了。一下子要拿出文化,该拿什么?于是,曾经被打倒的“孔家店”店长孔子,一时又成了“遮羞布”,“救命草”。我们在海外开汉语教学机构,要命名为“孔子学院”;我们要证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只有引用孔子。我们只有拿出孔子来充门面,显得“我们还有人”。实际上,在明眼人看来,一个孔子,一个被肤浅和大大误解了孔子,是遮不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今的这种“羞”的,是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的,是证明不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文/郑汉根07
01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如果是用来形容孔子的伟大尚可,如果把它当成真理,则是一种悲哀。中华民族繁衍至今,其间圣人、贤人、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何止千人万人,智过孔子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历朝历代没有与孔子同圣的“圣人”,这个民族不可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如果没有人继承孔子超越孔子,孔子也不可能成为两千五百年来的大圣人。谁能欣赏孔子、继承孔子、弘扬孔子?只有那些真正通达圣人之心、领悟圣人之道的人,而这些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早在孔子之前,就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圣功德业,他们开疆辟土,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制礼作乐,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文明之基。更有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仓颉造汉字的智慧德业,引领中华民族早早地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08
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华先民对于宇宙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孔子在继承先民“礼制”的基础上,述而不作,完善和开创了被后人称之为“儒家”的学问。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积极入世,以期世界和谐、人类大同。老子开创的“道家”,则与孔子不同。老子深知人类社会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逐步远离了大道的根本问题。他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大道废,有仁义;仁义出,有大伪。”老子之言,虽不好听,却道出了人类社会的痼疾。当头棒喝之余,提醒人类返本归根,回归自然。墨子从下层老百姓的眼光观察宇宙社会,提出了“兼爱”、“非攻”、“节用”的思想。跟儒家坚持等级次序的观点不同,墨子提倡更加宏大的博爱、民主和平等思想,是人类共产主义思想的最早实践。还有法家、兵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的开创者,都是我中华民族伟大的圣贤。他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汇通,化育成为伟大的古代中国文化。09
孔子之后,先秦就有孟子、荀子继承其道。孟子,史称“亚圣”,其思想与孔子相去不远了。更有荀子,弘扬孔子之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没有荀子在孔子去世后一百年,重新发现孔子,重新阐释孔子,孔子之道“几乎息矣。”圣人之智慧心法,不是书籍记载、口碑相传,就能弘扬发展的。这种心法,必须以心传心,方可代代相传。荀子在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以自己的心法弘扬孔子之学,融合诸子百家的智慧思想,形成了崭新的“儒学思想”,这一思想,如其说是孔子的,不如说是荀子的。在一些人眼中,荀子的思想,“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而在近代学者谭嗣同眼中:“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荀子,难道不是圣人吗?10
与孟荀同时代的庄子,在继承老子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对孔子思想的批判。他积极地批判所有制约人性的道德枷锁、知识枷锁和文明枷锁,他呼唤人类放下无知的傲慢、回归自然的本性,与天地合德,智慧地逍遥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这种批判,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批判孔子,而是批判被弯曲被误解的孔子;这种批判,重新塑造了儒学,完善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正如王老师所言,是融合的文化、不分家的文化。离开了道家,谈儒家;离开了儒家,谈道家;甚至离开了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谈儒家、道家,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全面认识中国文化,甚至不能全面认识某一家某一派。因为,在漫长的中华文明长河之中,中国先民们为了追求智慧、追求幸福生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就像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1
先秦之后,不谈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各朝各代、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圣功德业,我们只看看唐宋以来的禅文化,更可证明:中国的圣人何止孔子一人?据《宗门武库》记载:王荆公一日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公曰:谁?文定公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荆公闻举,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公欣然叹服。后举似张无尽,无尽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
上段典故是何意思?意思是说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义存禅师、岩头禅师、丹霞禅师、云门文偃禅师等等禅师的智慧德业,不在孔孟之下。为什么呢?因为儒门淡泊,收拾不住,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在学习释迦牟尼。更深层的解释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历经千年的文化碰撞与交融,终于在宋代完成了与中国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历史任务,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新文化——禅文化。在禅文化的孕育下,中华民族又一次集中地成就了一大批伟大的“圣人”——历代禅宗祖师以及禅文化锻造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科学巨匠等。他们在继承往圣先贤思想的基础上再生“新葩”,开辟了宋、元、明、清、日本、韩国又一个千年的伟大文明。12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极高明而堕落”的时候,仍然不乏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脊梁”,毛泽东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毛泽东的智慧德业,如其说来自他的聪明和谋略,不如说来自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很难准确。刘永佶先生有个评价值得思考,那就是“毛老大,孔老二。”毛泽东在家排行老大,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刘老师的这个评价不仅仅是诙谐的比喻,更是从文化的深层评价两个圣人的历史地位。孔子站在精英的一面,少数人的一面,开创了中国的官文化,为两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石。而毛泽东站在普通老百姓的一面,大多数人的一面,开创了中国的新民主文化,为中国新的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事业,较之孔子,毫不逊色,更为伟大,故尊之为“老大”。13
总之,
中国绝不止一个孔子,
也绝不止一个儒家,
也不是以儒家为中心。
那些动不动只谈孔子的人,
要么是无知的人,
要么是维护传统道德伦理和官文化的保守派,
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人。
我们把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
都归结在孔子身上,
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侮辱,
也是对孔子的侮辱。
孔子如果地下有知,
看到后人们如此尊孔、如此迷信,
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只知道向他这个两千五百年前的死人顶礼膜拜,
完全缺乏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他一定会痛心疾首!
文/黄东涛
[链接文章]
孔子喊冤记
文/王绍璠
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姊妹们,大家好!
其实我冤得很哪!
千百年来被吹捧起来的孔圣人不是我本人,要打倒的孔家店也不是我开的。我只是一个爱好独立思考,多闻阙疑、好古敏求、关心人类文明,不知老之将至的一个终生做学问的人——特质是知识加德行。
我和汉代后所谓的儒家根本扯不上关系,倒是后代传我学问的后生荀况替我背了黑锅。汉代所谓的今文学派是吹棒我马屁的始作俑者:说什么肉麻要死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自此我就成了钦定的“圣人”。
在春秋时代,我也不是什么儒家的创始人,作为专业儒我仅是一个头头,可是学问传承却是来之“郁郁乎吾从周”的周公旦身上,可是对于周公老人家的德圣伟业后世阙如,全是因为后世被称为“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儒小子惹的祸,因他的沽名钓誉请朱棣小儿作周公,朱棣小儿除了诛他十族外,连带把周公的一切也由里朝外全给灭绝,从此之后,后人再也不知周公是何许人也。所以我曾感叹自己很久不复梦见周公了。
到了战国之世就有分不清多少的儒家自立门户,据韩非老小子所称“儒分八儒”,当时的儒家还排列在诸子百家之学中,我也没有被立在庙中吃冷猪肉。有一时,墨翟老弟还称显学,惹得打着我的旗号,自称传承我的道统的孟轲小子开骂、大声疾呼:“无父无君”,“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唐代杨倞改《孙卿书》为《荀卿子》,其序言中说:
“仲尼定礼乐,作春秋;然后三代遗风弛而复张;而无时无位,功烈不得被于天下,但门人传述而已。
陵夷至于战国,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为痛心疾首也。
我的不幸、我的冤曲都是从董仲舒小子开始,都是他小子惹的祸,吃的是荀况的饭,拉的是荀况的屎,做的是荀况的学问,可是歪打正着,刘徹小儿上演一出独尊儒术的把戏,后人以讹传讹,把荀况的儒术误为儒家。曾几何时,荀况被拉下了马,把我抬上了轿,自此我就成了变形金刚,随人玩弄,任人摆布。岂不见朱和尚坐在大龙椅上闲不住,便把孔子叫来陪吃、陪喝、陪乐。李白小子说自古圣贤多寂寞,我看到是皇帝最寂寞,不然他们干么老把孔子当玩物来驱闲,害得我平添万载骂名,成了中国千古政客的替罪羔羊。什么难听的话、最坏的脏水都泼在我身上,有的人还恨不得学岳飞一样饥餐渴饮我的肉和血。殊不知,人家基督文明的信徒在做礼拜时,领圣体喝圣血是在缅怀诸先烈,以继其博爱之志呢?
可是到了现代居然还有些痴心妄想之徒大做还原我本来面目的清秋大梦,打出什么原儒的名号,要我说你尽管去圆你的大头梦,切不可把我也圆进去,做你们的牺牲,做你们的招牌菜。因此,在此我郑重声明几点:
第一,我是我,我不是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中国唯一的圣人,也不是中国文化唯一的标榜,我的思想可不是影响中国二千多年来的独尊思想,如同“横刀向天笑”的谭复生所说:影响中国二千年的是秦嬴政的政治,荀况的学问;
第二,汉代以后的儒家与我扯不上任何关系,有的只是经学与受中国禅文化影响的理学和心学,儒家早已名存实亡。你打倒儒家也好、倡导儒家也好、攀龙附凤也好,都与我无关,我正因为正名的问题烦着呢,快不要搭理我吧;
第三,所谓的孔子圣人,从我死了后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人:首先一个孔子分为古文孔子和今文孔子,今文孔子和古文孔子又分为了古文、今文、马融的孔子,古文、今文、马融的孔子又分为你的孔子、我的孔子,日本人的孔子、韩国人的孔子、李光耀的孔子,北京大学的孔子、山东大学的孔子、哈佛大学的孔子,孔子成了万人挥霍的孔子,不再是一个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伟大思想家的孔子;
第四,我特别拜托生在内蒙、长在台湾并受教育,后去美国学习,又回到中国大陆从事现代禅文化工作的痴儿王绍璠,替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宣读我的“喊冤记”,以申清白。
谢谢大家,拜托诸位!
(王绍璠·年4月8日)
[文/摘自黄东涛、郑汉根合著《棒喝中国》]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我们的使命:◎打造百年常青的生命型企业,弘扬精蕴的中国文化,实现心的解放。
我们的理念:◎归零达道、达道归零;经济文化、文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