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书讯商晓辉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8/1 13:12:07   点击数:
北京看痤疮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作者:商晓辉出版社:花木兰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3月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面都受到黄老之学的深刻影响。通过借鉴和吸收黄老之学,来弥补先秦儒家思想的不足。

荀子借鉴吸收黄老之学主要表现在天人观﹑人性论﹑认识论﹑礼学和名学五个方面。以荀子和黄老之学为例,探讨荀子思想之中的黄老因素,能够更好的把握战国中后期儒道二者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发展,宏观上了解和理清战国中后期思想史的发展和脉络。

商晓辉,男,年生,天津市河北区人。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获中国史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理事、陕西省老子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黄老道家、先秦法家。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陕西省专项资金配套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出版专著《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在《甘肃社会科学》《原道》《诸子学刊》《管子学刊》《中国道教》《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华夏文化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文章。

序谢阳举

绪论

选题背景及意义

研究现状

研究思路及方法

战国黄老之学形成问题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荀子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第一节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一、农业及手工业快速发展

二、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建立

三、兼并战争的加剧和战争规模的扩大

四、士阶层的兴起及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第二节荀子生平及《荀子》各篇的真伪

一、荀子的生平经历

二、《荀子》各篇的真伪问题

第三节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及对儒家不同派别的批判

一、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二、荀子对儒家不同派别以及其它学派的批判

三、先秦儒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荀子天人观与黄老之学

第一节荀子之前的天人观

一、商周时期的天人观

二、孔孟的天人观

第二节荀子对天的理解

一、自然主义天道观

二、气本原论思想

三、「天地有恒常」与「天行有常」

第三节荀子对人的理解

一、人道效法天道

二、制天命而用之

三、不求知天

第三章荀子人性论与黄老之学

第一节孔孟的人性论思想

一、孔子的人性论思想

二、孟子的人性论思想

第二节自然人性论

一、性者,本始材朴也

二、对情欲的肯定

三、宋钘「情欲寡浅」说辨析

第三节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一、性恶论思想探析

二、化性起伪

三、涂之人可以为禹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荀子认识论与黄老之学

第一节「天官意物」与「心有征知」

一、「凡以知人之性」与「可以知物之理」

二、天官与天君

三、心与道的关系

四、从马王堆帛书《五行》看荀子慎独思想

第二节虚壹而静

一、虚与藏

二、壹与两

三、静与动

四、学至于圣而后止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荀子礼学与黄老之学

第一节礼的产生及价值

一、荀子之前礼的发展

二、从自然人性论证礼的起源

三、礼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礼所具有的新意

一、「明分使群」――对黄老「分」思想的借鉴

二、齐万物以为首――慎到与荀子法思想比较研究

三、荀子术治思想

四、不齐之齐――慎到与庄子齐物思想比较研究

第三节隆礼重法思想

一、援法入礼

二、礼法并重

三、礼主法辅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荀子名学与黄老之学

第一节战国名辨之学的发展

一、孔子的名学思想

二、名家和《墨辨》的逻辑思想

第二节荀子名学思想的内容

一、制名的目的、依据和原则

二、对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荀子名学与黄老的关系及其儒家本色

一、荀子名学思想的政治内涵及意义

二、荀子名学的儒家本色

第四节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责任编辑:慊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51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