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ldquo道虽迩,不行不至rdqu

发布时间:2021/8/2 9:34:01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07.02

SPRING

今天来分享分享经典《荀子》中的名句

我们都很熟悉的,“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就是出自《荀子》的第一篇《劝学篇》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名句呢

一起来看看呀

0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

02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摘自《荀子·修身》

解释: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0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摘自《荀子·天论》

解释: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04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摘自《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不被赞誉引诱,不因为诽谤感到恐惧;按照道义行事,正直无私地改正自己的过错。

05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摘自《荀子·性恶》

解释: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

06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释: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07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摘自《荀子·正论》

解释:以浅陋的知识,不能料想到深远的见解;愚昧的人,不能与他商讨高深的学问;井底下的青蛙,不能与他共谈东海辽阔的快乐。

08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摘自《荀子·儒效》

解释: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09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摘自《荀子·荣辱》

解释: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心里舒服很暖心。跟人讲话尖酸刻薄,就像被矛戟刺了一样,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

10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摘自《荀子·议兵》

解释: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

11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摘自《荀子·仲尼》

解释:圆满时考虑不足,顺利时考虑艰难,安全时考虑危险。

12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摘自《荀子·议兵》

解释: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怠慢了。

13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摘自《荀子·非相》

解释:从近处知道远,从一就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

14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释:灾祸所产生的根源,都是产生于那些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地方,所以君子要及早消除它。

15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摘自《荀子·子道》

解释:话说小人这种人呢,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心不能得到,而等到他得到了以后呢,又担心会失去,所以终其一生都是忧心忡忡的,没有一天开心。

16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摘自《荀子·正论》

解释: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17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摘自《荀子·不苟》

解释: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

18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摘自《荀子·儒效》

解释:不管做什么事情,对于原则有好处,就做;反之,就不做,这就叫正确处理事情。

19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摘自《荀子·王霸》

解释: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就荣耀。

2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

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全书一共32篇

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

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在人性论、天人论、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

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这些经典虽然没有全读

但是在找寻这些名句的过程中

发现道理真的是不管学派如何

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End-

(文字摘自古诗文网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51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