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读荀子》
原文鉴赏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千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小评此段出自韩愈之《读荀子》,其用较为客观的持论,以孟学为参照评荀子之学。
前半段谈孟子。众所周知韩愈推崇标举孟子,在其著名的《原道》篇中就曾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从廓清儒学道统,恢复纯正的圣人之道的愿望出发,树立了孟子这一理想的儒学标杆。与此相反却评价荀子和扬雄对于圣人之道的继承择焉不精,语焉不详。
那么韩愈对于荀子的评价是否定的吗?其实在《进学解》中,韩愈对荀子评价甚高,其言曰:“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也在上述《读荀》一文中,有言:“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只是和孟子的“醇乎醇者也”相比,荀子的学说“大醇而小疵”。
排版:闫晓阳
文字:闫晓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