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百家争鸣时代的集大成者

发布时间:2021/8/6 12:45:36   点击数: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荀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都很简略。我们可从太史公《荀子传》、刘向《孙卿书录》、应劭《风俗通义》、清代谢墉《风俗通》、《荀子·强国篇》等中略知,荀子曾经去过齐、秦等地,而且游学稷下时成就了其名声。《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它的注本除唐杨倞的《荀子注》外,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汇集清代学者的训诂考订成就,内容翔实;梁启雄的《荀子简释》综合诸家校释成果,尤重“简易、简明、简要”;另有章诗同的《荀子简注》、熊公哲的《荀子今注今释》等。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修身》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52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